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

2023-05-06 02:23:36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

  【导语】以下是网友“chuangxinbengyan”分享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共6篇),欢迎参阅。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篇1

  课题名称: 数学教学动手实践动有效性

  课题类别:市级微型课题

  课题编号:

  课题承担者:杨丽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准备立项阶段

  1.制订研究方案,课题论证,课题搜集资料文献,不断学习积累。

  2.制定实施细则,课题申报方案。

  3.对班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数学课堂动手操作频率和主要活动形式。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实施修改阶段

  1.立足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课堂,并及时记录和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点、研究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研究的素材、经验。

  3.回顾反思,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撰写报告阶段

  1.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完成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完成关于动手实践活动的论文。

  3.进行自我评价,写好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与完善推广阶段

  将设计研究结果,整理出相关系统的资料,初步形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模式,并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前,我对教师和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学生自主能力较差,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尤为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的想法,低段数学以我校提出的“两动五优化”学习模式,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因此,我展开研究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本课题申请于20xx年12月,经延安市教育研究中心评审,于x年1月同意立项,x年3月正式开题。

  3、纵观研究过程,整个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是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我确定了课题名称,填写了课题申报表。搜集了理论支撑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第二个阶段(.3——.4),是初步研究阶段,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调查和召开研讨会了解,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研究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研究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等。本阶段研究与计划相比有些滞后,原因是学校放寒假。第三阶段(.4——.5),是深入研究阶段,依据教材内容做课例研究,积累个案,探索动手有效的方法,并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书写阶段研究情况报告,收集心得体会等过程性材料。第四阶段(.6),是总结成果阶段,在这个阶段检测研究成效,加以分析;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完成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议。其中第一阶段为我的研究确立了方向,第二阶段为我的研究储备了理论基础,第三阶段是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的行动历程,第四阶段是我收获成果的时节。这四个阶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三、课题研究的推广

  我所研究的课题,本学期在我所的六年级中试行,经过反复地做课例研究,实践再实践,反思再反思,终于初见成效。针对我校的其他班级情况,我想《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肯定有用的。经我校全体班主任成员的讨论,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初步决定把我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1、问题:本次课题研究注重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比如他们的素质涵养都不一样,每一个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如何去巧妙的沟通等方面还有待继续研究。

  2、努力方向:珍惜这次研究成果,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积极参加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在实践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如: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3.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但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

  5.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研究探索,证明进行《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的实验切实可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步骤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x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x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将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

  当前义务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不良的环境和不健全的后天教育致使大批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在相当多的地方,“学困生”的比例要超过学生总量的三分之一。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生源覆盖面大,但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这些带着或学习困惑、或品行困惑、或心理困惑的学生从不同的教学点涌进了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实现。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引导,让老师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特别关爱“学困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探索和完善我国“学困生”健康教育实现的途径和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绩效中有爱迪生。”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等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有助于每位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有助于培养教师教育智慧并实现专业化成长。

  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有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可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自20世纪中期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心理品质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马加爵事件后,国内大部分学校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21世纪,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关系到对现在和未来人才资源保护的大问题。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关于“学困生”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如桂林市西山小学《“差生”的研究与教育策略》的研究、浙江金华县罗埠镇中心小学《关于优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策略的研究》、浙江省玉环县外淌小学《小学数学“学困生”不良心态调查与教学对策研究》等,他们的这些研究为小学数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他们未能就其深层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未能对学生这一本体从心理角度做出对策思考。从我国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状看,理论研究多于应用探索,口号形式多于实践实验。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构建全新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和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立足于应用探索,立足于全面实践,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于丰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着手于途径和模式的试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预期取得成果将易于推广,而且能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体系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外,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智力,情感,意志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发展。传统教学体系对待“学困生”的办法就是倾盆大雨似的布置操作性练习,弄得他们负担过重,非但不能促进其发展,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落后。他主张对“学困生”在非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上下功夫。

  1、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6、新课程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1世纪初的课堂教学新的要求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学习困难生,即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差,学习吃力,不遵守纪律的部分在校生(参考北京师范大学苏达礼教授的观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一书中指出: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学习失能)、学习不良(学习差生)等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有所区别。学习障碍即学习失能,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儿童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适应。学业不良即学习成绩低下或落后,也被称为“学习差生”,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用的最多的概念。狭义的学习困难专指学习障碍,广义的学习困难包括学业不良。学业不良是指学生的智商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出学习成绩低下。

  本课题所指的“学困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一定义比较接近学业不良的定义,是一种倾向于广义的理解。“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一般是指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发展指转化和提高的过程,是指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辅导下,使其“自我正确的认知——自我积极的体验——行为的自我引导——自我反思内化——自我品质形成”的过程,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均得到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研究对象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重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实践,力求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二)课题研究对象

  根据“学困生”界定标准,每个实验教师选取5—10名“学困生”进行调查、访谈,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类型、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

(1)“学困生”的类型

  根据能力和个性两个维度,“学困生”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能力型困难:有些学生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智力方面不足;个性特征指标为中等水平,坚持性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暂时型困难:个别学生综合能力尚属一般,观察力中上水平;个性特征指标均在中上水平;但由于意外因素,诸如生病缺课、家庭变故或其它意外情况耽误了学业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动力型困难:有些学生综合能力一般;个性特征指标水平偏低(包括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由于环境或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习缺乏动力、缺乏自制力而导致学习困难。

  整体型困难:思维、言语、数理能力差;动机、意志等水平低。

(2)“学困生”的成因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①生理因素。

  有些“学困生”是由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遗传、生化因素造成的。

②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概括起来说有认知能力缺陷、基本学习技能失调、动机情绪、个性。

③环境因素。

  影响学习困难的环境因素可能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从社会来看,社会经济条件、社会风气、社会规范与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环境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和学校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从学校来看,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我们在查找“学困生”的原因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交互起作用,每一个“学困生”的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我们具体分析。

  2、“学困生”的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教师应让“学困生”在爱与真诚的水乳交融之下,换其心,动其情,激其志,导其形,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并得到灵与感的升华。

(1)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

①对于暂时性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的话比较容易转变,否则错失良机会发展为稳定性的学习困难。必须抓紧时间找出最近影响学生的不良因素对症疏导。

②对于能力型困难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并不低,重点在于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认知障碍和技能障碍来指导训练,并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③对于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关键在于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④对于整体性困难的学生来说,则需全面指导,特别是进行个别补救教学。

(2)倾注爱心,以心换心。

① 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② 鼓励善待“学困生”,培养自信心是根本。

③ 以真动其情是关键。

(3)在具体的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效。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常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动机和自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① 在课前预习中指导“学困生”。

② 学生当主角,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

③ 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弹性布置。

④ 自批互改和订正奖励制相结合。

  3、如何引导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各方面对“学困生”转化的著作、论述、演讲等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科学、更丰富、更有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掌握“学困生”转化的实际进行情况,在调查研究法的几种类型中,我们较多采用个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教育观察法

  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前进。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寻求促使”学困生”转化的最佳途径。

  4、行动研究法

  强调研究过程中人的参与性,师生都在研究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彼此广泛接触交往,达到传输情感互相教育、自我完善的和谐境界。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终总结出研究的得失,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

  六、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研究阶段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果。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明确分工。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

  3.对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习惯和家庭背景情况等做调查,并建立档案,为实验后期测试做对比参考。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09年9月——2010年7月

  1.研究“学困生”身上以往的特点,分析造成“学困生”的成因,为研究确定方向。

  2.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以课外交流为渠道,用真情和赏识眼光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中期总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好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10年7月——2010年8月

  1.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得出结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2.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的研究推广计划。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理论类成果

(1)参与研究课题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集为《“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汇编》。

(2)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3)有关专家进行专业鉴定、论证。

  2.实践类成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效控制。

(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用实际案例、报告、论文、经验总结等开展一系列展示、座谈等研究活动,并进行大面积课题延伸、推广活动。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刘艳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与实施工作。

  主要成员:金红娟、史慧娴、杨智霞、周慎锐、庞春慧、李惠敏

  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其他成员:郭荔、张慧、杨漫漫、朱景、胡涵、刘洋、刘子静、丁玲

  刘红英、张莉松、赵淑娟、李林胜、朱运发、朱营娟

  进行“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为课题实施积累素材。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是课题的骨干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课题组研究成员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还有多人担任学校年级教研组组长的职务,她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业务能力较强,是本课题研究的主力。此外,她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热情较高,有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撰写的相关论文有多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或获奖。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有:原国家教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研究(1999年被批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00年被批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子课题,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有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所在单位图书馆内藏书近20万册,且与数学教学和研究相关的图书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本项研究的需要。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别调研了学校的各个年级有关“学困生”的资料,完成了对课题可行性的论证与分析。我们还对校内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听课调研,认真剖析“学困生”出现的成因、类型以及发展策略等问题,做到研究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这些对课题的有效实施都是非常有利的。

  十、参考文献

〔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周宏、高长梅、刑莉亚.《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下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年

〔6〕柳斌.《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下.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7〕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 龚建兰、王月美、张开明、施金峰.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中小学教育吧 , ZHONGIAOUE JIAO YU BA

[9]唐红波.《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题研究工作汇报 篇5

  白道子小学《“顽童”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和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在2013年12月我以及左书杰老师等六名一线教学骨干参加了课题“‘顽童’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和发展研究”。“顽童”在当今农村小学占有很大比例,“顽童”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高效课堂”名存实亡。本课题研究是以“顽童”这一主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研究农村语文教师的教法为出发点,以培养“顽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落脚点,促进顽童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重点培养顽童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与探究,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阅读大量文献著作及论文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2、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通过回收问卷的逐题统计,发现:

  1、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

  2、口语交际课的形式有待多元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层面有待提高。

  3、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实处,将“听”和“说”与“读”和“写”分离,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更脱离了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实际。

  3、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⑴、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⑵、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⑶、以“以‘顽’促说,以‘说’引顽”为主题探索顽童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6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4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交流会,进行主题研讨,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设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实现“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顽童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效学习的论文,现课题组所有教师均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顽童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对小学中年级学段的顽童学生更是如此,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对“以‘顽’促说,以‘说’引顽”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名人轶事,名篇佳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挖掘教材中适合“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课题组选取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园地三(童话故事),语文园地四(小动物),语文园地七(成长的故事),语文园地八(我们的奇思妙想)四个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课例,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在日常口语教学课,顽童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所凸显出的问题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妙语连珠的语言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有理论依据,有教学实践,却缺乏创新。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以教学实践推动课题创新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

  2、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顽童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课堂中还应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实际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课题组成员之间经常针对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教学叙事和经验总结等进行主题研讨,探索出适应顽童学生的教学策略。定期举行口语交际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观察顽童学生的变化,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12月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篇6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者认为,合格加特长完全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宏观培养目标;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们则认为,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是基础,而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则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的着力点。本学期,本学期课题进入深入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齐心协力,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视实践反思,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已增强,个性特长得到不同程度地展现。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探讨,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水平,确保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理论学习和交流探讨不容忽视。每周教研活动,我们做到有课题方面的研究专题。如《谈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与特长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与特长 》等等。经常围绕课题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组织全体实验人员坚持围绕课题学习一些理论文章,主要有《走进新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个性教育的发现激励原则》以及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的一些文章等等。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组内交流探讨,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入。课题组的老师们正由原来的“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二、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以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的个性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特长教育的重要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特长教育重视因材施教,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一是从学生特长能力水平的高低考虑问题,对特长发展速度快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指导;而对学习水平提高缓慢或起步较晚的学生,则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有心理学家分析,特长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强加于别人给定的感情、智能上的要求,会对个人潜能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发挥学生在特长教育中的自主性

  成长是不能代替的。发挥学生在特长教育中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正确对待自身的特殊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自身的特长素质是别人所不具备的客观条件,也是自身发展的优势。但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成才,客观条件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当学生特长发展遇到困难时或处在高原期阶段,要让他们树立信心,知难而进,用自身的特殊才能促进其他才能的发展,在整体中提高特长能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要明确特长发展并不意味着自己各方面十全十美,自己的特长发展和一般发展如果出现不协调现象,要认真分析找原因。另外,也要有正确评价其他人的能力,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只有这样,学生的特长能力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特长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首先是教给学

  生自我提高的方法。要有适当的方法,按规律进行训练,要使学生明确特长发展主要依靠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要避免学生的盲目蛮干,教育学生做与想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体验,在思考中发展。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培养出不善思考、不俱个性、不思创新、因循守旧、听任别人指挥的老实学生。

  3、学科教学中渗透个性化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科的灵活性与广泛性特点,我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是这样做的:

(1)小助手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目的是要培养个性发展的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相信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小助手活动就是旨在增进师生了解,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每月一换的小助手们,能力得到了锻炼,参与、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建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概念。

(2)小老师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成就感能使人身心愉悦,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课间和课后当小老师,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既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促进了团结合作。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3)评选“英语之星”活动

  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制定一系列量化表格,如“课堂教学活动参与量化表格”,“表演等级量化表格”“小组评价手册”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每月评选一次“英语之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才艺大赛”活动

  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每个同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使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通过顺口溜、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看图说话、模仿秀、英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开展竞赛,学生可尽情展现善于表演,幽默风趣的才艺特长,并从中得到快乐。

  4、围绕课题,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音美教室,发展学生爱好,有4位学生作品在上级举行的书画大赛中获奖。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我们建立了英语实验基地——英语角。创办了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班。并成功地举办了全校性的综合能力竞赛和丰富学生英语词汇竞赛等等。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有6名学生在市县小学英语竞赛中获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通过抽测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在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还是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都逐步提高。

  我们本着尊重、理解、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定期举办讲座、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认识到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家校联系本”,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家长掌握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个性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

  三、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1、研究探索出一系列与学生个性素质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合作、交流、评价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互融合,互为促进。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发言的勇气。敢于在集体场合积极地发言。

②发言的自信。能大声发言,热情洋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发言的水平。能流畅地阐述自己的意见。

  3、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由于实验学校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兴趣。

  4、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英语语言气氛,激发了说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5、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6、发展自我,增强了竞争能力。

  教学研究中,我们注意鼓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健康竞争,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加以诱导,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7、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学生参与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8、实验班显现优势。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实验,我们的实验班和普通班相比,形成了班级特色,学生在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班。实验班的课上得快,学生接受快,词、句认读能力强,单元测评成绩、特长显现等方面效果明显。我在对实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中80%以上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或有较大兴趣,15%左右学生有一些兴趣。其他班级也争相效仿,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困惑

  1、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一专多能的教师不多,教师的开发能力不足。还需加强学习。

  2、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时有脱离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工作任务繁杂,有时会出现教与研的脱离。

  3、指导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虽说在以前曾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过多次的活动,要求也很多,但总觉得在操作层面上的指导不够系统和深入。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5、由于研究人员的调动,使得相关研究无法实施。

  五、几点思考

  一学期下来,在研究过程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必须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便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已艰难地走好了大半路程,但仍有多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组成员仍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实践反思、课题研讨活动中,仍需发扬大胆创新精神。

  3.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等要与研究课题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4.要积极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上级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指导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能更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地开展。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课题组凭借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本课题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会:

  1.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科研理论应用水平,以真正有效的实施课题改革,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的整体创新。

  2、升华研究成果,积累完善研究资料。

(1)、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等,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探讨交流,在本校内推广,以促进本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继续研究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素质提高”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学校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朗读竞赛、英语之星等活动,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

(3)、建立与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学校推广实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价值性资料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对于总结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着力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不断充实完善,为结题做准备。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最敏捷,判断最准确,主意最巧妙的智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长大后才能成为灵活自如地驾驭时代的人。下阶段本课题组全体人员有信心,坚定不移地把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实验经验,争取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今后,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师一起加入到教学实验研究的行列中来,使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