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

2022-06-04 13:18:53工作总结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供大家品鉴。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1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ab班的学生,a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b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2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附:初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一

  课题: 《XXXXX》 教案序号、授课时间、节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表现目标;

  3、情感目标;4拓展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创设情境体验) 2.新课

  ①例题分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 ②课内练习(注重反馈与纠错) ③拓展提高(知识的应用与提高) ④板书设计(利于知识巩固)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再写)。 初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二 课题 设计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 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

  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 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 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

  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数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数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6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3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5、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7、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8、教学反思要从那些方面考虑?

  答:(1)反思教育理念。(2)反思教育教学能力。(3)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9. 教师备课应采取哪些 方式?哪些内容要统一?

  答: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0、“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4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

  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初中数学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共5

  信阳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第一章

  校本教研管理

  一、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及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时间,确保三级课程有效实施。

  二、建立和谐教研组织。以学校、协作区、县区为单位,分层级建立和谐教研组织,构建教师研修教学专题、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沟通和交流教研工作、反思和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织的职能,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水平。

  四、建立分级负责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之发挥凝聚教师、培养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的作用。

  五、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明确短期、中期、长期校本教研任务,科学安排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学工作为立足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员参与的校本项目研究,培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建立科研团队。

  六、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局域性博客交流、教研沙龙、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走出去、请进来等教研活动,努力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七、深入开展“三课”系列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广泛开展说课、授课、评课“三课系列教研活动”,健全“三课”活动过程管理,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主题突出、课题主持者责任落实、教研组全员主动参与。任课老师每学期参加“三课”活动不少于10次,校级领导不少于30次。

  八、注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合理确定教研任务,保障教师研修时间,创造教师成长环境,改进教师评价方法。考虑教师工作量和经验、能力等因素,在完成每期一次公开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撰写一篇教学文章,主办一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在探索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育实验等方面多出成果。

  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坚持结合教学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板书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突出各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与能力。

  十、注重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对骨干教师群体提出履行教学、教研、承担科研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职责的要求,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二章

  备课管理

  十一、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分集体备课前和集体备课后两段实施,前一段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后一段是适合自己教学的调整。

  十二、个人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主要有:

  (1)在把握集体备课各要素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和把握自己教学的学情;

  (2)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途径,精选适量的训练题目或项目;

  (3)坚持自主和创新为主,科学借鉴为辅,反对抄袭;

  (4)集体备课前形成草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前,根据分工完成个人的第一次备课,形成草案(教学案)。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分层次呈现的难点,预习导学,交流学习研讨,训练巩固及任务分配、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基本环节。

  十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具体次数以保证教学进度为准(所备课应较实际教学进度提前3-5天);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活动内容和形式由教研组长确定。

  十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1)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主题。

  (2)坚持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在主备个案和组内教师共同参与基础上形成共案;

  (3)坚持首创、革新、高效,密切联系校情、学情;

  (4)坚持成果共享,倡导在应用中补充和完善。

  十五、集体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

  (1)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和相关教学要求,掌握学科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中有关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教学领域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了解本教材编写特点。

  (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心理状况,了解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能力,研究和选择高效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当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3)共案应具备基本统一的格式,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角度,预留可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情调节教学、学生能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能力的空间。

  (4)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十六、集体备课后形成个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融入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共案基础上形成个案,完成第二次备课,发学生预习使用。此过程中,须注意将学习任务按照难易兼顾、均衡分配的原则,分解若干组层次明确地分配到位。课堂教学结束后,每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对教学案进行修改或调整,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十七、备课的管理。

  (1)重视和发挥教学案的资源性作用。集体备课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并作为教师个人成长与和谐教研组织建设的备忘录。

  (2)对于只有一名本学科教师的学校,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相近学科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也可采取协作区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

  (3)教学案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工具,也是同伴互助的帮手,个人和学校应做好此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和重复利用。

  第三章

  课堂教学管理

  十八、课堂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和高效率、轻负担为标志。须具备下列基本结构:(1)预习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研讨;(3)展示交流;(4)归纳、反思;(5)拓展、反馈等。

  十九、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1)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预习时的指导;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

  (2)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恰当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健全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的建立,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基础、学力等因素,定期交换组内分工,力求均衡和均等。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知识和能力。

  (4)确立面向全体的意识,关注课堂进展和不够积极的学生表现,积极运用鼓励与赞赏性评言,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5)树立效率意识,合理调配时间,积极调节课堂教学,恰当地做好点评、反馈、拓展和评价,努力发挥教师在学生为主体前提下的主导作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科规范的培养,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7)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与“过失”,在坚持教育的严肃性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8)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本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引导。

  (9)注重发挥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重视言传身教;有着装要求的按规定着装。

  (10)杜绝歧视、嘲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二

  十、坚持本学科教学的学科要求,突出学科教学特点。

  (一)语言类学科教学:

  (1)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情感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本意。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坚持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3)坚持学科规范性要求,做好教师的示范引导,提倡“下水”示范。

  (4)引导和鼓励在展示交流环节有机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理科教学:

  (1)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完成课标规定的和教材呈现的实验。“活动与探究”涉及的实验,原则上以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演示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开足率要达到100%;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改进实验、替代实验和微型实验探索。

  (2)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3)注重教师的表率,要做到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规范,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并做预演性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几何模型、仪器、实物、设备均需做好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4)认真对待实验中的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坚决杜绝实验失败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 (5)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环保教育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1)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意识。

  (2)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四)历史地理学科教学:

  (1)加强学生应用地图等工具的能力训练,使之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素养。

  (2)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发展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因果联系、历史与现实等联系的能力。

  (3)有效发挥“三板”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适当融入减灾防害知识。

  (五)艺体类学科教学:

  (1)突出审美意识培养,在体验、实践与创造中理解相关知识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形成感受、鉴赏能力。

  (2)最大限度的用好教学设备、器械、学具,遵循学科科学训练规律,展现学科特点。

  (3)突出参与型、互动型、实践型作业和训练。

  (4)师生着装规范。

  (5)体育课注意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坚持机上学习为主,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课时的85%。

  (2)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二十一、科学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有机地融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防止盲目、表演或堆砌式的以影象代替探究活动及实验,以投影代替板书等行为。

  二十二、室外教学活动需对教学设备、场地等进行检查,提前做好安全预案,严密组织,确保安全而高效。

  二十三、按规定配备教学辅助人员。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实验员等教辅人员,并按规定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第四章

  有效训练管理

  二十四、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讨论、展示、课后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现高效率、重体验、强能力、低负担的学生作业训练目标。

  二十五、科学选择训练类型。课堂练习和课外书面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验,精心选择,梯度适当,利于检测和反馈。在目标明确、方案具体的原则下,鼓励教师开展多种作业形式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改革尝试;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谈等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培养和提高教师通过练习情况分析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十六、严格控制作业训练数量。各学科作业训练项目,应在不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政府有关规定,把作业训练的主要时间和作业量集中在课堂上;各科课外书面作业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十七、切实保证训练和批改效果。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作业或任务,教师必须先做,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包括操作类、实践类、实物类作业),必须全收全批或全部检查,并要抽取一定数量的面批;作文批改可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一“阅”了之和以对答案等形式代替批改的行为。

  二十八、提高教师评价的即时性和及时性,加强学法指导。预习作业的反馈,可以适当集中进行,其他课外作业批改反馈的时间不能超过下次课后,检测、考试的反馈讲评不超过其后第2次课;在确保作业评价效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开展互助式即时性作业评价训练。

  二十九、加强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使用“纠错笔记”等方法,总结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以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章 评价检测管理

  三

  十、按照规定和教学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是检验国家课程实施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科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对教学进行检测。

  三十

  一、严格检测的组织和管理。检测类别上分即时性检测,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监测;即时性检测由任课教师视教学情况自行掌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根据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等)设置,统一组织,学校备案,时间控制在半课时以内;期中检测由学校统一组织;期末检测由县区教研部门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依中招考试时长安排;质量监测由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教研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三十

  二、鼓励创新,丰富检测的形式。检测形式上可采用纸笔检测、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形式。鼓励教师和学校结合教学开展包括口头类、操作类、实践类、展示类等多种形式的检测。倡导建立和运用“成长记录袋”,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

  三、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有检测都必须编制检测方案(目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等),学校及以上统一检测还须编制细目表。检测内容必须保证符合课标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无科学性错误,针对性强,题量适当,结构合理,赋分恰当,无偏题怪题。

  三十

  四、确保检测活动的实效。所有检测活动,都必须进行质量分析,并作为教师成长和业绩考评的依据,以及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切实促进以测查教、以测促学、以学评教。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检测,须形成文字归档,与方案、细目表一同保存备查。

  三十

  五、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反馈、矫正功能。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测试,要及时做好测试情况反馈,有针对性的上好试卷讲评课;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分析,提高检测的诊断功能和反馈、矫正功能。

  三十

  六、坚持用素质教育要求指导测试活动。探索对学生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并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十

  七、规范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严格控制各类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不得随意公开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物质或变相物质刺激。

  第六章

  监督及管理

  三十

  八、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县区、学校应分层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考评体系。具体办法由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三十

  九、明确学校责任。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

  (1)校长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常规管理负全责。

  (2)教导(务)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导(务)处主任对具体管理工作负责。

  (3)县区教研部门、乡镇中心学校是本县区、本乡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监督部门,对具体落实情况负责。

  四

  十、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方法。学校应当加强与社区部门或学生家长联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十

  一、注重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教研部门应当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进准确掌握区域内整体教学情况和基层典型情况,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当好参谋。

  四十

  二、本管理常规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解释。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