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22-06-07 14:02:00教学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1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会背诵《古诗两首》,并能默写。

  3、能用“果然”、“如果……就……”造句。

  4、灵活运用字词。

  5、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6、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瀑布黄鹂浪费关键评理可惜整顿分析思索

  肺结核聚精会神两全其美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默写古诗。

  1、默写古诗,指四人上黑板默。

  2、共同批改,订正黑板上的古诗。

  3、同桌互相批改,各自订正。

  4、齐背。

  三、造句。

  1、出示词语:果然,如果……就……。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1)哥哥不以为然在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2)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的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题:

  (1)“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代诗人()写的古诗《 》。在这首诗中,作者前两句写了(),后两句写了()景,()、()、()、()四种色彩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2)《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惜这时候大雁()。

  3、指名回答。

  4、师读,生听,并把答案记下来。

  5、交流,订正。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读课文《争论的故事》第三大段。

  2、联系上文说说“赞许”的意思。

  3、为“聚精会神”换上适当的近义词。

  4、说说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再写下来。

  6、交流,指名说。

  7、师生评议。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2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词语。

  3、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进行关联词的练习。

  6、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必须泛起坚定上钩神秘凶猛匕首货轮输送

  佩服救援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经过努力,王丽做作业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

  (1)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它还有许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

  (2)恐龙大多以吃()为主,也有专门()。霸王龙就是非常()的()恐龙,它(),牙齿就像()。

  3、生听答。

  4、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5、齐答。

  五、关联词练习。

  1、说说你所知道的关联词。

  2、出示句子:

  (1)( )我认真听讲,( )我的成绩进步了。

  (2)隔壁老奶奶( )给我弄吃的,( )教我读书。

  (3)( )不注意用眼卫生,我们的眼睛( )会近视。

  (4)( )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一点儿也不骄傲。

  3、说说应该填上什么关联词。

  4、齐读句子。

  六、阅读分析

  1、齐读《恐龙》第二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说说“庞然大物”和“望而生畏”的意思。

  3、用波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四种恐龙,指名交流。

  5、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这些恐龙的特点。

  6、师总结。

  7、齐读本段。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3

  _雨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

  二十三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

  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

  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重点指导的字:

  “却”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异的上半部是“巳”,不是“已”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却( ) 否( ) 普( ) 类( ) 兔( ) 些( )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

  胞( ) 私( ) 类( ) 异( )

  抱( ) 积( ) 粪( ) 导( )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十四 在金色的沙滩上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3.向小姑娘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如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

  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

  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额头上沁出汗珠”,“火热的太阳”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

  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

  三、小组讨论

  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

  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

  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

  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

  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

  写她的语言的:“我答应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

  (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①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

  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

  ②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

  ③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

  (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这样想。)

  ④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应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

  ⑤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

  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接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办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