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农民工的调查报告【锦集9篇】

2023-06-30 09:23:47工作报告

农民工的调查报告【锦集9篇】

  【简介】在对农民工进行深入调查后,我们得出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状况。本文是热心网友“r59228”收集的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共9篇),供大家品鉴。

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调查报告 篇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

?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二、调查内容:

  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未婚青年占了%,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而且,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三、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四、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中学生的职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五、老师评价:

  本文选取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用独特的视角去关注,了解分析这一弱势群体,调查深入,见解透彻,建议,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篇2

  统计局发布2020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据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去年我国农民工继续增加,总量为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和个百分点.从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看,仍然是男多女少,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女性占%.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但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其中,16—20岁占%,21—30岁占%,31—40岁占%,41—50岁占%,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岁上升到岁.农民工的素质有所提高,高中及以上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女性占%.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均有提高.从就业和收入的情况看,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收入情况看,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分行业看,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长1%;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分别为2761元和279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和%.从农民工的消费情况看,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外出农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减少%,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情况看,超时劳动的情况没有改变.外出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个小时,较上年变化不大.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上升.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意识有所提高,参加“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比例提高.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930个村和2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篇3

???鱎????????? ? 琀????????扒?葞? 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鱎???????? ? 琀??????

???扒?葞? 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借此寒假我回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限西汉村接触了部分被社会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老乡,他们之中既有我的同学,也有我的亲戚,所以这次调查给予我的直观感受是很强烈的,它的真实性还是很可靠的。

  一. 西汉村新生代农民工的由来

  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特点是年龄低,普遍在20岁左右,跟我的年纪差不多,而事实上我接触的这些人大都与我同龄,甚至还有比我小的,问题是我还在上学,而他们早已经步入社会好几年了,从而可以得知他们基本在没有高中毕业的情况下就已经参

  加了工作,有的甚至初中也没有上完。这些事实触目惊心。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农村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看来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还值得去探讨。总而言之,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较早离开学校而进入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

  二.西汉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高的学历,大都没有一技之长,即没有

  技术知识,因此他们的职业选择基本上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制造业,建筑业和企业中跑业务的工作,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是坐办公室的,而是出体力或者是跑腿儿的。西汉村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本地人开了有很多医药公司的原因,他们大都选择进入了医药行业,有的在库房,有的当司机,交际能力强并且敢闯的受到经理赏识的便为公司去索要欠账,推销新药品种。另外一小部分人是在沿海地区从事制造业,女性大都是从事制造业中的棉纺织业。

  三. 他们的收入与消费问题

  无论是在库房的,还是司机和跑业务的等等,他们的月工

  资基本是1300元左右,除了年终1000多的奖金,库房和司机没有额外收入,是死工资,而跑业务的外快相对不少,有时甚者能超过工资收入,而且还能在外地见见世面,住住宾馆,一切花销又是公司报销,所以这类人是混的最不错的,最风光的,然而他们的风光决定于经理是谁,也许经理一换他们就会被打回原形。他们的消费主要是电话费,娱乐上网,吃饭喝酒,这样一来,月底下来所剩无几。

  四. 他们的工作稳定问题

  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他们进出一个公司比较容易,这也就为他们换公司提供了方便,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不会忍气吞声,受到歧视遭遇不公,沟通无效便跳槽他处,他们基本都换过好几个公司,所以他们的工作也许是最不稳定的,最随意的,最无奈的……

  五. 他们的目标新生代农民工更期待未来的发展,大多数人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对未来的渴望超过第一代农民工,对未来的人生轨道也有一定的规划,但是往往因为喜欢享受,总是离自己的预期目标很远。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区别是

  1、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因此他们最现实也是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在城市里首先必须是离家最近的石家庄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从而在石家庄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然而,面对高房价,低工资,而房价又不断快速的涨,这种目标总是遥不可及,他们也看不清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许最迷茫的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而是他们――新生代农民工!

  通过一星期多的在老家的走访了解,我感到心情很沉重,虽然调查仅限于有限的群体,但既窥树木也可见森林,他们的处境与遭遇和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基本相同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是社会的责任,是党和政府的义务和职责,也是我们大学生着眼祖国现实,为祖国分忧,解忧的努力奋斗的方向!

农民工调查报告 篇4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孙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郑州

  )

  摘要: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先到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乃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全国约1亿人。他们不再是暂居在城市,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追梦,是我国的正要力量源泉,这些年轻人将决定中国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方向与成果。本文就新生代农民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做了以下报告。正文: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乃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全国约1亿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的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他们在心态和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这个新的群体。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更注重权益保护,更注重发展前途吗??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既和过

  去的农民工面临共同的问题,同时具有自身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农民工的五个现状:

  一、受教育时间较长,但专业技能较欠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比较传统农民工高个百分点。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职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倍、2倍、倍。尽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长,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二、过半未婚,生活经历简单。处于30岁一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尚未结婚,而传统的农民工中已婚比例为93%;武功恰那他们的生活经历更简单,%外出务工前“在校读书”。

三、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前往东部就业,高于农民工的整体水平。4%的外出务工动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出来见世面的比重为6%;而传统的农民工中%的人是为了“挣钱养家”。

  四、多聚集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第二产业。近两成在第三产业就业。从行业分布来看,73,9%的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在制造业。

  五、绝大多数从业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国企就业比重近期有所攀升。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商投资企业中聚集度最高,为%从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较2009年有所增强,分别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个体价值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升,这种人才素质上的进步,未来将最终决定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竞争的新天地和新成绩。这个趋势国家的主管部门也敏锐的捕捉到了,在2010年将有近600万农民工能得到技能培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农民工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欠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①、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长期稳定的就业和生活。按照自身收入水平,同时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局梦想的比例不超过10%。②、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学校的大门,过多的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未清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

③、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和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共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样都是农民工的身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上虽然比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是总体环境相似,仍旧普遍面临这些基本问题。

④、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交友恋爱的黄金时期,由于刚踏上社会,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较窄、工资较低,使他们普遍面临交友没时间,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造成了富士康13跳的警示与教训。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就这样早早的结束,我们在惋惜这些年轻的生命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深的思考现存的社会现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发展与进步还需要全社会的引导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多为独生子女,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人生经历比较顺利,挫折教育相对缺失,所以要积极培育他们应对挫折和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除了社会制度需要完善外,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及社会团体也应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生代农民工应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不畏困难,不畏艰险,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生活前进的步伐,兢兢业业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相信新一代农民工一定会凭借自己勤劳的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返回农村务农,新生代农民工慢慢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在市场的占有率比重呈递增态势,这意味着几年以后,新生代农民工将取代第一代农民工,完全贡献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前十年的发展速度,新生代农民工将创造中国三分之一的贡献值。总之,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我国的有生力

  量源泉。

  在这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架的中国我们习惯了让农民工兄弟来给城市盖高楼大厦,习惯了让他们来干苦活干累活,习惯了让他们来支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但现在情况改变了:受计划生育政策、高等教育普及、更多然选择创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数量上存在逐渐递减的可能。我们的人口还能吃多久?随着农民工更多的分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转变了身份,他们在提高社保待遇、增加工资过程中实现了更多的权利诉求,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在 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正在告别靠低成本优势维持中国制造优势的时代。在去年深圳等沿海地区竟然有劳动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农民工不再是中国可以任意挥霍得到资源。

  去年6月份,温家宝总理召开新一代农民工代表座谈会,要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的农民工”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社会,对将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农民工调研报告 篇5

  建筑行业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行业农民工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问,夹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很难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生存现状很少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成为城市底层的边缘人。关注建筑工人的生存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劳动力用工市场,有助于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一、数据来源和基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生存现状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直接深入建筑工地观察和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北京市五大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生活现状、工作情况、工作条件、业余文化生活、参与社会保障及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工资收入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调查表228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210份,有效率为92%。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四省,年龄跨度在18~60周岁之间,多为已婚男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

  1、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人员年龄及性别结构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建筑业农民工各年龄段从业人员数量呈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31-50岁年龄段之间,其中41到50岁年龄段从业人数为最多,20岁以下的农民工出现增长。建筑业农民工已婚者居多,他们为家庭而打工的社会意愿表现明显。建筑行业中性别失调最为严重,男性农民工约占%以上,而女性农民工仅占%。

  2、建筑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结构

  建筑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一劳动群体的人口质量,而且人口质量要比人口数量更为重要。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0位农民工中,文盲3位,小学文化程度23位,初中文化程度占121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3位。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9%以上。

二、建筑业农民工总体特征

  在调查的样本中,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1、弱势群体

  弱势性是建筑业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建筑业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数以千万计的建筑业农民工已成为国家经济运转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建筑业农民工长期因工伤事故无人管、工资被拖欠、生活条件恶劣而无处求助。

  2、流动性较大

  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竣工或者一项具体的工种工作结束,该建筑项目农民工的工作任务也将终止。为继续寻找工作,可能要流向下一个城市,如此循环往复,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最终返乡不再继续打工。建筑业农民工明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社会保险的转移与接续问题,如果建筑业农民工在就业地加入的社会保险不能实现跨地域的转移,会极大地影响建筑业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并直接损害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3、工资普遍低

  据调查目前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20xx至4000 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20xx元下的占21%,20xx-3000元的占39% ,3000 至4000元的占20%,4000 元以上的占20%,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很不协调。

  4、教育培训少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9%的建筑工人甚至包括一些技术工种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他们以前大多是建筑工地的普工,随着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渐渐的升为技工,但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由于施工企业和施工班组的分离,施工企业不会对一个临时合作的施工班组成员进行培训,而乡镇小包工头或者班组队长也没有能力对班组成员进行培训。在安全方面,施工方往往是只有简单的形式上的安全交底,建筑工人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务,而且对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5、职业风险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建设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摩天大楼和地下工程比比皆是,其建设难度亦成倍增加。工程项目建设难度的增加带来了建筑业农民工职业风险的增大,最近几年各地频繁发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造成了建筑业农民工不小的伤亡。

  6、归属感差

  建筑业农民工现代文明意识不强,无论是交规意识、环卫意识还是养成科学、牛活方式等方面与所倡导现代文明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不文明的行为颇多。生活上的差异、薪酬待遇上的不平等,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身份地位”上与“城市人”有较大的差别,归属感日益缺失,对城市文明的接受与融入也日渐下降。缺少为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三、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现状

  生存现状指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表现中呈现出来的情形,具体体现在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生活质量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时间超长

  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大部分工人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并且很少有节假日。农民工一般每天5:00-6:00起床,没有休息日,除午餐短暂时间外,晚上7:00之后才能休息,抢工期时间甚至要超时加班工作,每天高负荷工作,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较大的工作强度使得工人一天劳动下来,精疲力竭、非常辛苦。 (2)居住环境恶劣

  调查显示%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认为居住环境一般,%的工人认为居住环境差。通过实地调研,将近75%的建筑工人居住在建筑工地临时建造的铁皮房中,房内设施简陋,缺乏基本的居住设施,有的施工住房里面还摆满建筑材料和工具,住房附近更是垃圾成堆,气味难闻。

(3)伙食条件较差

  建筑行业农民工是在临时搭建的食堂里面就餐,一日三餐单调且营养差,餐厅没有桌子椅子,建筑工人都是蹲在地上吃饭。食堂内往往也是杂乱不堪,缺乏卫生措施,对就餐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对饭菜质量和价格方面满意度较低,平均饮食成本在每月200-300元,大多数工人一个星期左右会改善一次生活。

(4)精神生活匮乏

  建筑行业农民工闲暇时间有限,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使得建筑业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处于空白的状态,企业组织的文化活动也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建筑工人以睡觉、看电视或者看报纸等方式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匮乏。

  2、权益维护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维护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强度太大

  建筑行业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冬季几乎都要停工,而夏季就要赶工期,如果前期受天气的影响耽误了工期,后期就更是要大强度地加班以按期竣工。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要求农民工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强度;一些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为了抢工期和尽早竣工,要求农民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持续的高强度工作。

(2)加班情况严重:除了不能施工的天气,建筑工人一周要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将近十几个小时,夏天有时工作时间将近13个小时,远远长于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规定。这表明了建筑工人的加班情况严重,而且调查中82%的建筑工人加班得不到相应的工资补偿。面对高强度的劳动负荷,占%的建筑工人感觉吃不消,长此以往,很多建筑工人随着年龄增加会患上职业病。

(3)工伤事故频发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时间8 小时以内的仅占%, 8 -10小时之间的达到% ,10至12小时小时之间的达到%。 12小时以上的分别占%。许多用人单位缺乏对农民工进行基本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教育,也不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即使有一些非常简陋的防护措施,也起不到相应的防护作用,致使许多农民工致病致残,甚致丧失劳动能力只好返回农村。

(4)劳动合同不正规

  建筑行业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了解较少,用工单位很少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致使劳动者对签订劳动合同观念淡薄;许多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履约率更低,调查显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没有签订的占了%,有% 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即使在已签约的劳动合同中也存在很多无效条款和霸王条款, 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仍有一部分建筑工人认为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差,在施工现场工作中实际情况与合同不相符合,农民工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

(5)无社保情况严重

  在社会保险方面,建筑行业农民工除了少数管理人员以外几乎都参加了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失业保险缴纳比例%,工伤保险缴纳比例%,医疗保险缴纳比例%,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以上保险是否缴纳,很少有人愿意自觉缴纳社保费用,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建筑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6)工伤处理意识差

  建筑行业农民工对工伤处理情况满意程度较差,在工伤处理过程中,医疗费用多由建筑工人自己承担,企业往往找各种理由,拒绝履行自己的责任;导致了%建筑工人对工伤的界定不清楚,只在特别严重时才申请补偿。

  3、社会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医疗状况堪忧

  施工单位对工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重视,大部分的建筑行业农民工并没有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筑行业的劳动强大较大、危险性较高,建筑工人对自身的安全状况比较担忧。高昂的城市医药费和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让他们很难得到正规医院的治疗,他们在生病时多选择去药店买药进行治疗,并且有部分建筑工人在生病时选择能拖就拖。

(2)社会保障较差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队伍规模庞大、身份特殊、地位尴尬、流动性强,导致他们在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诸多方而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一方面,农民工社保意识淡薄,社保认知程度低。许多农民工对社保基本政策及其有关规定了解得不多、不深、不全面,缺乏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特别是在自己工作区域发生变化时主动维持、保留、接续社保关系的意识相对淡漠。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具有不稳定性和高度流动性特点,这种流动不但在同一城市内部,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跨地区流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关系也必然跟着流动,也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关系的管理和转移都很困难。

  4、子女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教育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子女失学率高

  目前,在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适龄儿童中,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的失学和缀学问题依然较为严峻。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对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九个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全国进城的流动儿童有20xx万人左右,由于城市学校对他们采取各种限制政策,流动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达%,近半数的流动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其中,在北京流动人口子女中,小学阶段入学率为90%,而初中阶段仅为20%,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流动子女面临就学困难或虽能就学但没有教学质量保障的不利处境;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数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未能入学的儿童中“童工”现象突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一系列的数字无不让人触目惊心,同为中国儿女,本应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而因为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在起点上就失去了受教育的起跑时机。 (2)学校学习困难

  目前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第一,公立学校。因为当地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仅仅只够维持当地区儿童入学,若再接收外来农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经费投资,公办学校是难以维系其正常运行的。另外,不少民工子女学习基础较差,素质较差,老师的教学难度大,学校怕拖了教学质量的后腿。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公办学校只好找出各种理由,拒招农民工子女。第二,正规民办或私立学校。但是这类学校收费较高,需要学生家长有较高的稳定的收入,但是,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无以支付这一高昂的费用,因此,总的来说进入这类学校学习的学生比例较低。第三,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确实令人堪忧,一是外部环境恶劣,打工子弟学校大多处于城市化的边缘位置,并没有作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也没有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范围内。不是师资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临着资金问题。就是有幸就读公立学校的民工子女,也身处被本地孩子歧视和取笑的尴尬处境。

(3)教育状况堪忧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学历较低,普遍初中以下,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并不能辅导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父母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只是简单了解,还苦于自己的受教育情况和公立学校昂贵的借读费没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们有的将自己的孩子带来城市上学,希望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却被留在老家中上学,因为城内的学校收费较高且要求颇多。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并且,由于外来务工的工作的流动性大的原因导致孩子频繁转学使学习环境变换,不能使孩子安定学习,更有甚者由于外来务工子女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受委屈无处倾诉,逃学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十分普遍,在网络中寻求情感生活。其人格更容易成为攻击性较强或偏执抑郁,普遍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

四、改善措施

  从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对自己生存现状满意度评价普遍较低。在生活质量方面,居住和饮食条件较差,业余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在权益维护方面,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用工单位很少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在工伤处理中,医疗费用多由建筑行业农民工自己承担;在社会保障方面,用工单位很少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农民工很难得到城市的社会救助,生病时,很难得到大医院的正规治疗。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整体素质

  建筑行业农民工素质较低是制约建筑行业农民工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国家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整体提升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让建筑行业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逐步做到建筑行业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就业标准一致福利待遇工资待遇一样。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下层,很少享有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工逐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农民工的养老、工伤保险,确保其先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失业医疗和生育保险,力争做到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保。

  社保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深入建筑行业农民工密集的工地、社区、厂矿等进行社会保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注重培训教育,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综合素质。办好民工学校。让城市走进建筑行业农民工生活,让他们融入和谐城市,要通过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管理和服务并重、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达到。通过法律援助中心等为民服务的单位,为建筑行业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解决他们的维权问题。工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民工的诉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帮助。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使建筑行业农民工能够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消除社会歧视现象。应在城市建立社会救助体制,应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并通过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式建立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制度。远期来看,还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统一体系,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的作用逐步消灭农民工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使建筑行业农民工作为社会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社会保障。

  3、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

  政府应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使农村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还有20% 左右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些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孩子受教育有限,即使将来有迁徙自由,也很难在城市就业这将为以后的就业埋下更多的隐患。

  农民工子女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也是未来振兴国家的主要力量。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机制,打破地域界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学校教师要关爱外束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公平教学,对本地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视同仁,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同哩快乐地学习成长。在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宦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4页 农民工现状调研报告 篇6

  2014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就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宁夏等11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居住区、农民工培训场所、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农民工子弟小学等,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50余次。历经10个多月,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报告。

  农民工月收入主要在500至800元之间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8%,300至500元的占%,500至800元的占%,800元以上的占%。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和10%。

  仅%签订用工合同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没有签订的占了%,有%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6%和%,认为没有用的占%。 仅%按时领工资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和%。

  仅%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8%和%。

  在二、三产业中占半数以上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201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

  针对农民工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 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走向城市成为产业工人。近年来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件令人震惊,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不仅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

  县是一个13万人的小县,全县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9045人,其中乡镇中小企业的参保人数为861人。县城工业园企业工伤保险企业参保情况比较好,基本上可达到95%以上。乡镇小企工伤事故率高,且员工绝大数人都是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许多企业技术要求较低,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在简陋的厂房里采用了安全性能差、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的旧机器。在这种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员工又缺乏必要的劳保设备,加上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工厂工伤事故的多发。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由此可见许多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农民工工伤权益享受不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只算眼前账,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竟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农民工发生工伤后,未参保的用人单位不积极主动地申请工伤认定,也不按法律规定向农民工支付工伤待遇。《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大部分农民工发生工伤都是由自己或其亲属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单位不给劳动者上工伤保险

中国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近几年,通过认真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市县有关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来讲,出现了土地流转难、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小,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县人大组织了两个调研小组,采取以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24个镇乡(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居委、2063个村民小组。农地67万亩,人均农地面积4亩,经过几年的大胆尝试,土地流转的范围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的面积有万亩,占农地总面积的` %,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转让、互换、土地入股为辅。转包面积有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出租面积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0 %;转让面积2000亩,互换2600亩, 土地入股、转让、互换这三种形式共占流转面积的%。农户自发流转和村组织流转是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转的方向主要有五个:一是流向外来耕作户;二是流向专业承包户;三是流向农业企业;四是流向一般农户;五是流向其他单位。

  2、土地流转的特点

(1)、坚持农户自愿、协商、有偿原则。全县流转的万亩农地中,农户自愿流转的占98%。

(2)、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家庭收入的补充。土地进行自发流转的农户一般是从事第二、三产业或兼业,家庭收入以二、三产业和财产性收入为主,土地流转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补充。

(3)、村社集体组织流转的土地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收益较高。

(4)农户自发流转的期限短。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全县现有农户22万户,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劳力42万人。2003年,全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47元,比上年增长 %。

  1、农民外出务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来源

  经济活跃的龙水镇等临街处的农民主要靠手工业,进城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而在偏远山区的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如高坪云顶村12社就有80%的外出打工人员。中敖全镇也近50%的农民靠外出打工。

  2、国家政策扶持农民增收

  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退耕还林政策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3、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企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业主制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将土地转让出去,不投一分钱就可以得到每亩700—800斤稻谷的补偿,如龙岗明星村、中敖明月村等。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9

  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到我国,“”、“”及等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号称“世界加工厂”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相继停工停产、减薪减员,市外出农民工开始出现回流。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开展返乡农民工调研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先后对各乡镇办区及所属村组开展多次农民工回流情况专项问卷调查,摸清底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一、农民工回流主要特点

  截至今年6月底,市农业劳动力转移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万人。根据等乡镇提供的情况来看,截至11月底,市农民工回流5800多人,占外出务工总数%。其中,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东升镇回流1362人,占市回流总数2%。总地看来,呈现以下特点:

(一)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男性偏多。经抽样调查,返乡农民工中,初中学历且技能单一的男性居多。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2300多人约占%,35岁以上3500多人约占6%。按学历划分:小学及以下1200多人约占2%;初中4100多人,约占7%;高中、中专及以上500多人约占%。按性别划分:男性将近3000人约占%;女性2800人约占%。

(二)从“”、“”及沿海地区回流占主体。经走访了解到,农民工回流前原务工地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从、、等地回流2300多人约占%,从州、、等地回流1400多人约占2%,从、、等地回流700多人约占1%,从、、等地回流400多人约占%,从回流不足400人约占%,从、等内地回流200人左右约占%,从等省内地区回流100多人约占%,从其他地区回流300人约占%。

(三)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停产减员是主因。据等地统计表明,家具制造业接近1000人约占%,电子加工业900多人超过%,服装加工业近900人约占%,鞋类加工业800多人约占%,建筑施工业600多人约占1%,玩具加工业500多人约占%,其他行业近1100约占19%。

二、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

  分析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地部分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滞销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开工不足并逐步裁员。二是外地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高额的城市生活和交通等费用部分农民工在务工地留不下来。三是外地部分企业因更新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少数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转岗转业困难,而且用工单位也不愿在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资金。四是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粮食收购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务农或农产品加工。五是本地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吸引了部分农民工返乡准备自主创业。六是本地经济发展带动部分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吸引了农民工回流就业。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农民工因工资拖欠原因正在等待用工单位年终结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春运期间正值农民工返乡高峰,可能导致农民工返乡后不再返岗而留在本地。

三、农民工回流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市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地用工单位的岗位更加紧缺,特别是出口创汇企业因产品外销受限而将逐步出现职工富余,市场重现就业难局面。二是由于市内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农村可能出现回流农民工争地现象,并将影响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垸镇北碾村杨珍元等回流农民工原在从事缝纫,现因已返乡准备在家务农。

四、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据了解,市农民工回流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冬明春将迎来回流高峰,农民工回流所产生的就业压力将延续到年下半年或年上半年。为及时缓解就业压力,积极促进就业,市现已采取七项措施:

  一是发动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展农业人力资源调查,及时登记回流农民工的原务工地、原职业(工种)、现专业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情况,建立市、乡镇办区、社区村组三级联动的信息报送制度,每天一次登记,每周一次上报。

  二是引导回流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技工学校、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已面向回流农民工开展了招生活动,现有1874名返乡农民工已经或正在参加培训,其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407人。8月初,高基庙镇邓家岭村农民工杨鑫荣从返乡后,参加训练中心计算机平面设计培训,并享受了培训补贴。

  三是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重点引导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扩大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工需求。11月28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劳务交流会,2600多名农民工进场求职,当天1132人与38家进场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四是动员本地用工单位招收技术人才。扬子江泵业、新传媒等企业招用车工、造型工、广告设计等长期短缺的熟练技术人员,现已有19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转岗转业。

  五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就地消化。市各行政村正值换届选举,各乡镇办区将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选举范围扩大到了回流农民工,并动员回流农民工参与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是发挥驻外劳务机构和驻外流动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引导部分有就业技能并准备回流的农民工在务工地转岗就业,一方面动员在外创业的籍成功人士带动农民工创业。

  七是发挥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作用,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回流农民工自主创业,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筹备过程中。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