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必备6篇)

2023-09-04 17:13:35教学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必备6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1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6

  让课堂洋溢着激情--------《黄河的主人》教学

  梁云华

  一天,我在给学生们上《黄河的主人》这一课。

  刚讲完第一自然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黄河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我想起这首歌,在此时唱给同学们听,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象地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将同学们带入黄河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

  于是,我面对全班学生唱起了《黄河颂》。歌刚唱完,我发现同学们眼睛折射出的是热情洋溢、圆睁发亮、带着笑颜的眼神……那一刻,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歌已唱完。但同学们分明沉浸在那歌声的旋律里。那眼神也分明告诉我,同学们情感掀起了波澜,颗颗童心被这首一曲《黄河颂》心情激荡,发自肺腑的声音荡气回肠: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以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客人的神情,就像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此时的我,也被这首歌点燃了激情。随着课文内容的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凭借作者——散文家袁鹰——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展开想象,脑海里呈现一幅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上下颠簸,破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生动画面。

  ……

  一节课,很快就上完了。当下课钟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脸上呈现出意犹未尽的表情,似乎还想着那万马奔腾,令人胆寒的黄河,似乎还想着如在河水湍急的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似乎还想着那勇敢、智慧、镇定、机敏的艄公……

  课后,我在思考:是一曲《黄河颂》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吗?是一个被这首歌点燃了激情后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吗?是一个有激情的教师用她激情的语言穿透了学生的心灵吗?是一个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将课文内容慢慢地融入学生的血脉?……这是否可以说,以教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呢?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激情感染激情,一个教育者的真诚的心情会在学生身上激起同样的心情。”

  的确,一个人需要激情,一个教师尤其需要激情。

  是的,学生需要教师点燃激情,激发激情。这种激情和力量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教师自身永不被磨损的活力,来自对职业的忠诚,来自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世上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比传送与生命有关的东西更有价值的呢?一个能够向对方传送“生命的气息”的人,首先他自身应该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我想: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其次,每一节自始自终举手投足都散发活力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一名有激情的教师。然而对于我——一位教学日子为时不多的我来说,要想守护这份激情,并非易事。我无时不担心自己的激情被岁月磨蚀。但无论怎样,我应尽心守护那份激情,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上庄稼,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绽出绿色。

  这就是我的追求,每天,每节课的追求:每天,每节课将微笑传递给那一颗颗躁动的、渴望的心灵。学生同样以微笑接纳我这年过半百的老师,仿佛走进一处色彩斑澜的花园。他们在敞开心扉,一条条手臂迫不及待地举起:“老师,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使水与乳的交融。这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场生命的对话,我希望自己在离开讲台的那一天,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虽然老了,但您是一位有激情的老师!

  转载自梅岭小学博客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2

  《黄河的主人》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的气势,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感受黄河的气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继续学习课文,(屏幕上出现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旁边站着一个头戴白羊肚手巾的艄公)。请读课题!

  师:把题目读出气势来!

  师:你想看一看黄河么?

  生:(齐声)想!大声点!

  师:大声点!好,我们一起观赏一下黄河.(大屏幕上出现滚滚、汹涌的黄河,并配以激情昂扬的歌声),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一泻千里的黄河!你看到这黄河,你听到这歌声,心情会怎样啊?你想对黄河说什么呢?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说)

  师:这就是母亲河啊!看了就会心潮澎湃,书上也有描写黄河的句子,轻声读读,找出描写黄河的词语,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的黄河是怎样的。 (生朗读第一段)

  师: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

  “胆战心惊”

  师:“胆战心惊”什么意思?

  师: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配着画面再读课文,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是啊,我们站在黄河的边上看到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使我们胆战心惊!可就有这样的人能在这滚滚的黄河上从容,平稳的行驶,他是谁?(板书:艄公) 那么他是凭什么工具在这滚滚的黄河上从容的,平稳的行驶的呢?

  二、 认识羊皮筏子

  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

  读2—5小节,找出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指导朗读)

  学生读描写了羊皮筏子的句子。

  师:对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出示“从岸上……吞没。”

  师:这样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读出小和轻的感觉。反复读。还不够小还不够轻。)

  师:坐在这样的羊皮筏子上,你会怎样?

  让学生说出很害怕,很担心。担心什么?

  三、 认识游客

  是啊,一位坐过羊皮筏子的游客说,出示“第一次……睁一睁的。”

  读这段话,要读出小心和大胆的语气。

  师:是啊,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可是,现在坐在这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又是什么样子?

  出示:皮筏上的……的景色。

  师:这些游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敢在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乘风破浪,敢在这汹涌的黄河上会这样的悠闲?是谁给了他们这种勇气和胆量?

  大声朗读:艄公,在读一遍。

  艄公是怎样撑着羊皮筏子的呢?

  四、 认识艄公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师:谁能把艄公的沉着读出来?

  教师指导朗读。

  专心致志是怎样的?说明艄公什么?水势是什么?小心的注视着水势说明什么?大胆的破浪前行说明艄公什么?(相机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师:在读这句花,体会一下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是啊,艄公正是“凭着……的主人。”

  出示:他凭着……的主人。

  师:我们来读这句话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黄河的主人能靠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都能如履平地。他的技术怎样?

  板书:(精湛技术)

  在来读着一段!

  五.教师总结,学生拓展练习

  艄公凭着精湛的技术和勇敢镇静的品质,用这小小的羊皮筏子战胜了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他不愧为黄河的主人。让我们带敬佩的心情在来读读题目。

  拿出笔来,你想对艄公说些什么,可以用书上的词句,更可以写你自己此时的感受。

  请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读好它。

  六. 板书:

  黄河的主人→艄公 勇敢、智慧

  镇静、机敏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3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有一条大河,它的水是浑黄色的,呈"几"字形,奔腾在我国的西北部,那是什么河?

  对,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那你对黄河了解多少呢?

  滚滚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一读《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黄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为什么艄公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黄河的主人》一课,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

  那课文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呢?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描写了初次看到滚滚黄河上行驶着的羊皮筏子的情景。先写黄河的气势之大;接着写首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一句点明了羊皮筏子之小;最后写羊皮筏子在河中行驶的情景。

  第四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况。先点明上文所描写的河中的东西就是羊皮筏子,然后写羊皮筏子上装载的情况,以及乘客和艄公在行驶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以及人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赞美。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我们是不是对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特别的敬佩?是不是觉得课文写得很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现在就去细细品尝课文的三个小节,找找答案吧!

  精彩片断(一)

  像突然遇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点评

  1 用一个比喻点出了注意力被吸引的不受控制,感到惊异、新奇万分。

  2 两个"那么"极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之轻。

  3 "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之渺小,之危险。

  【欣赏】读着这一段,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一股强磁力,被课文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作者一开始,就先抓住自己初次看到羊皮筏子时的兴奋、新奇、惊异的心情来写,较为引人入胜。然后又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尤其是跟宽阔的黄河相比更让人觉得它的渺小,它的危险。

  精彩片断(二)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点评

  1 与羊作比较,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

  2 对船上装载货物的描写,突出了羊皮筏子虽小,装载量之大。

  【欣赏】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但上面却装着六个人和两只满满的麻袋。体积之小,而装载量之大,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是多么的危险。

  精彩片断(三)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点评

  1 我的"提心吊胆"与艄公的"沉着"形成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

  2 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描写了艄公的勇敢、沉着和谨慎。

  3 用比喻进一步写出乘客的从容。

  【欣赏】

  这一段,作者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等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乘客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我"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艄公"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乘客"则是有说有笑,没有一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而"字,使"我"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乘客"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驶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和安全,与"我"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

  整个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侧面描写

  习作时,我们有时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描写其他,以此间接地烘托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习惯上说的"烘云托月法",就是指的这种方法。

  课文《黄河的主人》中,就有好几处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1、"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人"是坐在羊皮筏子上的,这里写"人"贴着水面漂流的情景,实际上是间接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快速行驶的情景。

  2、"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这里描写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自如的神态,点明了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在黄河里行驶肯定很危险,可是乘客们为什么不害怕呢?这就从侧面写出了艄公驾驶皮筏子的技术之高超。

  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正是通过对乘客等相关对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能有力地突出所要烘托的人和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人以鲜明感。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冬天就要来临了,天气也会逐渐变冷,你能把冬天的寒冷写出来吗?写时不能出现"冷"、"寒冷"等直接形容冷的词语,试试看。

  (提示:抓住冬天里周围的人、事、景的变化,从侧面来写。)

  附:课后练习3提示:

  提心吊胆--家里的录音机声音,我想试着把它修好,不料却被我搞得一点声音都没了,我不禁提心吊胆起来,生怕妈妈责备。

  尝试--我做数学题目时,总是不满足用一种方法解答,而是尝试着用多种方法。

  课后练习4提示:

  胆战心惊: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惊涛骇浪:骇,惊惧。使人惊怕的大风浪。

  课后练习5提示:

  "黄河的主人"指的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晌“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4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陆一平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湍急、浏览、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胆战心惊、谈笑风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的壮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的主人动人的风采。

  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出黄河和艄公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同学们,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课堂是我们积累好词佳句的主阵地。今后每节课我们都要比一比,谁的好词佳句多。

  二、“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的壮美。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

  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学生点评,教师相机点拨。

  2、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

  教师朗诵: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你就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你心潮起伏,感情激荡……

  再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节。

  3、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现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呢?

  三、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练读,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充分感受到。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

  (三)访

  1、自由读课文7—8节。

  假如艄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你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2、现场采访艄公。

  教师扮演艄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采访过程中,教师注意凸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

  四、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附板书:

  黄河的主人

  ↓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5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对黄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轻,乘客的从容、作者的胆战心惊,然后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

  师:谁能用文章中的词语来说明艄公值得赞颂?

  生:因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所以值得人赞颂。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请同学们再读六到八自然段,在书上做简要的批注。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专心致志”和“小心地注视”体会到艄公的小心谨慎。

  生:我从“大胆地破浪前行”体会到艄公的沉着、冷静和他高超的驾船技术。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也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 ?

  生: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生:他只有一个小小的筏子和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要战胜险恶的风浪,责任多么重大,而他却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多么令人佩服呀!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思想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要依靠教师的点拨指导, 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篇6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有一条大河,它的水是浑黄色的,呈几字形,奔腾在我国的西北部,那是什么河?

  对,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那你对黄河了解多少呢?

  滚滚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一读《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黄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为什么艄公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黄河的主人》一课,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

  那课文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呢?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描写了初次看到滚滚黄河上行驶着的羊皮筏子的情景。先写黄河的气势之大;接着写首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一句点明了羊皮筏子之小;最后写羊皮筏子在河中行驶的情景。

  第四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况。先点明上文所描写的河中的东西就是羊皮筏子,然后写羊皮筏子上装载的情况,以及乘客和艄公在行驶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以及人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赞美。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我们是不是对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特别的敬佩?是不是觉得课文写得很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现在就去细细品尝课文的三个小节,找找答案吧!

  精彩片断(一)

  像突然遇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点评

  1用一个比喻点出了注意力被吸引的不受控制,感到惊异、新奇万分。

  2两个那么极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之轻。

  3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之渺小,之危险。

【欣赏】读着这一段,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一股强磁力,被课文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作者一开始,就先抓住自己初次看到羊皮筏子时的兴奋、新奇、惊异的心情来写,较为引人入胜。然后又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尤其是跟宽阔的黄河相比更让人觉得它的渺小,它的危险。

  精彩片断(二)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点评

  1与羊作比较,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

  2对船上装载货物的描写,突出了羊皮筏子虽小,装载量之大。

【欣赏】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但上面却装着六个人和两只满满的麻袋。体积之小,而装载量之大,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是多么的危险。

  精彩片断(三)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点评

  1我的提心吊胆与艄公的沉着形成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

  2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描写了艄公的勇敢、沉着和谨慎。

  3用比喻进一步写出乘客的从容。

【欣赏】

  这一段,作者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等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乘客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我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艄公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乘客则是有说有笑,没【】有一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而字,使我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乘客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驶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和安全,与我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

  整个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侧面描写

  习作时,我们有时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描写其他,以此间接地烘托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习惯上说的烘云托月法,就是指的这种方法。

  课文《黄河的主人》中,就有好几处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1、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人是坐在羊皮筏子上的,这里写人贴着水面漂流的情景,实际上是间接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快速行驶的情景。

  2、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这里描写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自如的神态,点明了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在黄河里行驶肯定很危险,可是乘客们为什么不害怕呢?这就从侧面写出了艄公驾驶皮筏子的技术之高超。

  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正是通过对乘客等相关对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能有力地突出所要烘托的人和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人以鲜明感。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冬天就要来临了,天气也会逐渐变冷,你能把冬天的寒冷写出来吗?写时不能出现冷、寒冷等直接形容冷的词语,试试看。

(提示:抓住冬天里周围的人、事、景的变化,从侧面来写。)

  附:课后练习3提示:

  提心吊胆--家里的录音机声音,我想试着把它修好,不料却被我搞得一点声音都没了,我不禁提心吊胆起来,生怕妈妈责备。

  尝试--我做数学题目时,总是不满足用一种方法解答,而是尝试着用多种方法。

  课后练习4提示:

  胆战心惊: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惊涛骇浪:骇,惊惧。使人惊怕的大风浪。

  课后练习5提示:

  黄河的主人指的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晌黄河的主人。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