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

2023-11-17 20:45:28教学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本篇课文最深刻的反思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比较《白公鹅》与《白鹅》在写法上的异同。但写法是个多么抽象的概念啊!

  在导入时,首先利用课文插图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相同的`和不同的描写重点进行比较;最后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后,我用蒸米饭和炒米饭的例子引出做法不同导致米饭的味道不同,然后过渡到写作的方法。先补充了与课文相关的写作方法的常识,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方法和课文具体内容的区别。之后,请学生利用这些方法,逐条对课文内容做个比较。重点引导对中心句,过渡句,围绕中心句的具体事例以及不同情感和语言风格的再感知。一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同学,已经可以比较好的明白写法和具体材料的关系了。此外,我督促孩子做笔记,留着以后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弄清楚写法的作用。

  对于老师而言,不断地反复地播种也许是收获成功的唯一捷径。所以,我不奢望自己这次的效果,只求能引起孩子的重视和继续探求的好奇心。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本课学的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则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了个阅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谈体会,说明作者对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十足”“鹅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一样的率性而为。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 ,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学习本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来写写自己熟悉的鸡,鸭、鹅、鸟等。在此,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刚学的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我把在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利用插图与生活中实在的鹅,逐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发挥想象,然后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起来,提醒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上,一定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体 “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1、材料上的考虑,注重了色彩美

  前两次试上活动中,我们请幼儿在绿色和橙色纸上绘画大白鹅,虽然效果也不错,但我总觉得大白鹅不够突显。一次我到苏州观摩优质课比赛活动时,看见苏州那所幼儿园的墙上张贴了一幅幅黑色卡纸的水粉画作品,顿时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我就想到了让幼儿在黑色卡纸上画大白鹅,这样不仅可以让大白鹅的白、红在黑色上十分的跳出、醒目,更扩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幼儿随意的想象大白鹅在什么地方游戏,而不会出现绿色底就是草地的狭隘局面,对幼儿的拓展思维的发展有利。

  颜料的色彩我为幼儿准备了白、红、黑三种颜色,背景装饰的蓝、绿、黄、粉色则用了油画棒,这样不仅可以让白、红色在黑色底版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亮丽、漂亮,而且还避免了因为颜料颜色太多,不停的换色造成混乱、混色而影响了整幅画面的美感。

  2、运用故事情境来画白鹅,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虽然我班幼儿已经尝试了近一年的水粉画,但对于学习绘画一种新物体的幼儿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想让幼儿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不同姿态的白鹅造型,老师枯燥的讲解、示范,幼儿不一定理解和掌握,只有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才能让幼儿又快又好的理解和表现出来。于是我结合了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创编了一个“草地上有两个蛋宝宝,它们因为分离孤独而打起了电话”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快就学会了画大白鹅。随后我再引导幼儿知道,只要变换两个蛋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就能画出不同姿态的大白鹅形象。这种方法不仅增添了作画的乐趣,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作画难度,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画大白鹅,非常有趣,也更体现出了它的有效性。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首先,充分运用本课资源,设计说话训练。例如,在教学白鹅叫声一段时,让学生想象会说汉语的白鹅会说些什么;目的.是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严肃郑重、厉声喝斥、厉声叫嚣等词语,同时让学生在展开想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开阔思路,从而更加走近白鹅,走进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白鹅吃饭特点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概括白鹅吃饭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叫找到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三眼一板"就是刻板,从不改变。那白鹅吃饭时不改变的是什么呢?进而通过引导、梳理,遍可得知:一日三餐不变,必吃四样不变、吃饭的顺序不变。显而易见,作者通过三个层次的具体描写,直接说明了白鹅吃饭究竟是如何"三眼一板",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有条理、有层次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说明。

  之后听了王雅娟老师讲过这课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多,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语言组织方面还有很大欠缺,这些都是我今后要进行锻炼提高的。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白鹅》和《白公鹅》在写作上的的异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特点。

  4、学习收集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要完成的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

  2、生,观察讲述,你们见到了一只什么样的鹅?

  (学生自由讲述,动作描述)

  3、师,这只白公鹅与《白鹅》里面的鹅有什么异同。

  (学生可用语言或动作描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找自己的同桌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注意正音:

  指名读、小组分段读。

  3、再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

  1、利用课件进行对比阅读。

  2、找自己的好伙伴边阅读边完成表格:

  白鹅白公鹅共同点不同点叫态 步态 吃态 玩态

  学生填写的表格。

  3、全班交流。

  (分别讲述共同点、不同点。)

  4、对比阅读,体会两位作者的写作特点:

  ⑴丰子恺怎样观察、写鹅的吃态?

  ⑵叶诺索夫怎样观察、写鹅的玩态?

  四、品读课文

  1、通读课文,读出感情。

  2、自读、小组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和不明白的地方再读一读。

  3、自由交流:

  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字、词、句。

  ⑵质疑。

  ⑶体会两位作者对白鹅喜爱之情。

  五、师生小结

  六、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字、词、句,积累词语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在研读课文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朗读课文中,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包含面很广:很有才气的、善于观察的、善于思考的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抓住"很有才气"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们读读、画画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学生们在快速默读和圈圈画画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1、"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连都督都邀请这个孩子来参加,说明他很有才气。)

  2、"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敢答应。"(谁都不敢在这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随便写文章,怕写得不好遭人耻笑。)顺势利导,我有提出了问题: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学生很快读出了第三自然段,由此,我引导学生明白王勃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同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反衬法,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

  3、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从"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等词的理解体会王勃的才气。

  4、当那位都督听人讲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从奇才也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气。)我再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

  5、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从千古传诵也可看出王勃的才气。)

  6、最后,在学生理解王勃很有才气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才华横溢、才智过人、文思敏捷、出类拔萃、后生可畏、笔下生花"等词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本节课,我抓住"才气"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得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总之,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便于孩子们扎扎实实发展了?话说简简单单,实在是不简单!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其实把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出发点是根据单元导读而想到的,然后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再进行备课,在此之前我让学生们阅读并进行小组预习,交代自主学习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比以前的课堂更活跃,更让孩子们学习了另外一种总结性、对比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难度性教高但是由于孩子们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所以孩子们的答案和课堂进度比较顺利。

  而我这堂对比教学课堂最大的收获如下:一是课文表格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表格比较两只鹅有什么异同点?进行小组合作这是这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手法的教学的体会。我是让学生们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两篇课文的写法的异同点,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让孩子们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尤其是课文中的"反语"的运用与理解上。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 观察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14、白公鹅

  2、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公鹅?

  3、 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摆好读书的姿势,放出声音读读课文。

  思考:这只白公鹅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2、同桌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3、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4、随机出示词语,并在词语的下方做好批注。

  5、齐读词语,巩固,读第77面的“读读记记”。

  三、 抓重点段,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最能表现“慢条斯理”?划出有关描写白公鹅步态的句子。

  2、出示句子:“落步之前……”

  (1)作者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圈出连接词,读一读。

  (3)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3、出示句式:“……先……再……然后……再……”

  4、口头仿说。互相说,交流评议。

  四、练笔片断

  1、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步态。

  2、交流评议。

  五、课堂总结

  1、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2、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慢条斯理

  ……先……再……然后……再……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本课是略读课,作为略读课,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我在本课教学时,设计了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来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

  《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

  在反复琢磨教学设计后,觉得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便开始了试教磨课之旅。第八周星期三在我校四(4)班进行第一次试教。听课老师为我校的中高年级语文老师。第一次试教,在时间上没把握,心中没底,所以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像在赶流程,没有从容感。

  首先是导入,我重视阅读提示,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接着是自读课文,简单了解白公鹅的形象,为了降低难度,给了一个提示语句。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知识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7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还是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

  其次在理清文章脉络是,学生不是很会归纳,课后评课老师建议某些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在解决难点问题上,我是让学生先通过段落比较,找出异同点,再让学生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还有哪些异同点。最后教师简单小结。可能是学生初次接触反语,我在教学时没有强调,有好多孩子没有找到这一共同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仿写描述小动物的某一特点,本来设计的意图是结合本单元的主题,通过《白鹅》与《白公鹅》的学习,写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就改为说一说,也是因为时间问题,只走了个过程,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讲述。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