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必备10篇)

2024-03-09 08:10:21教学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必备10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 复习铺垫

  ⑴ 表示十分之( )

  表示 ( )

  表示( )

  ⑵ 计算 :×12 ×25 ×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米,宽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0×8=(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 扩大到要的10倍 ×8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米,宽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平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 × ×3

  【设计意图: 设计巩固练习题借以对新知识的巩固加深,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 =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 =

  13 =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12 = 156,而 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提问:

  ① 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

  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 =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p89第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看作4,把看作5因此:≈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估计一下,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5=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和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和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看小,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

  

  7272

  

  (a)(b)

  方法a:把×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

  方法b:我也是把×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米和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和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习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乘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习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148×=×=×=×23=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元/瓶

  元/千克

  元/千克

  数量

  2瓶

  千克

  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元,里程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23 = ×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 12 =

  13 × =

×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 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 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 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

×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 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 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   ×=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复习铺垫

⑴ 表示十分之()

  表示()

  表示()

⑵ 计算 :×12 ×25 ×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米,宽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0×8=(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 扩大到要的10倍 ×8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米,宽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生1:我会算,应换平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 扩大到要的10倍 ×9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a、b均大于0),则b()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a.× b.× c.×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和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看作4,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

×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扩大10倍→135

×→扩大10倍→5

→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 复习铺垫

⑴ 表示十分之( )

  表示 ( )

  表示( )

⑵ 计算 :×12 ×25 ×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米,宽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0×8=(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 扩大到要的10倍 ×8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米,宽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生1:我会算,应换平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 b.× c.×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品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和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看作4,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扩大10倍→135×→扩大10倍→5

  →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