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4篇(五六级语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2022-08-03 16:26:05综合
  • 相关推荐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4篇(五六级语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4篇(五六级语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供大家参考。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4篇(五六级语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1

  水资源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引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节《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 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图)

[总结]:人类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可水资源又是极为有限的。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呢?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图,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水资源的。

(学生回答:1、人类用水量增加;2、人类污染水资源;3、人类浪费水资源)

[转折过渡1]: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再加上人类用水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和大量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水危机。

[活动 ] (全班看书自学76页,请一位学生总结内容)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讨论的是世界的情况,我们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板书]: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引导分析]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源于什么呢?降水

[讲解]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复习提问]降水的季节分配如何?

(学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提问]:看图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情况?为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如何解决水资源南丰北缺?

[讲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转折过渡]:面对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我们作为世界的一员、作为中国的公民、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水资源做些什么呢?

[讨论]:

1、你在家里如何节约用水?

2、你在家里如何防止水污染?

3、你在学校如何节约用水?

4、你在学校如何防止水污染?

[指导小组学习]:四个讨论题,请各小组任选一题讨论。

[全课总结]]

[板书]:

1、水质污染 2、节约用水 3、使用浪费 4、用水增加 5、人类离不开水 6、分布不均 7、水危机 8、总量有限 9、防止污染。

[布置作业]:84页家庭用水调查表

  板书设计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南丰北缺

3、解决: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农业的发展的教学设计

  山亭区翼云中学 侯帅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3、结合国情说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学习重难点】

1、因地制宜原则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层提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山亭当地的农业发展导入新课

  近年来,山亭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商品化水平,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名优稀特产品。突出高效种植、林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以有机蔬菜、特色林果、畜牧生产、水产富民为突破口,强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依托示范园、生产基地,使精品农业迅速壮大,渐成规模。

  学生自己说出当地的特色农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适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导学。

  自主导学: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内容:

1、我国农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土壤、气候等_自然__条件和市场、国家政策、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___社会经济__条件

3、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和商品棉基地分别有哪些?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内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商品棉基地:新疆、华北平原、淮北地区

4.我国农业生产要大力推广现代技术,发展__高产__、____优质___、___高效__农业,同时要发展_生态_农业、___节水__农业等,促进农业的__ 可持续___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并指导。

  学生自学后展示自学成果,学生之间抢答,多媒体展示答案,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并推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探究过程:

1、读课文P74,回答:充分利用各地_自然条件__的优势,___因地制宜___发展生产,是我国农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例如,北方地区热量较低,降水较少,适宜发展_ 旱地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发展_水田__种植业。西部地区和青藏地区草地广阔,适宜发展___畜牧业___。

2、完成P75的活动

  教师点拨:林业 畜牧业 水稻 渔业

  探究二、1、为什么要建立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我国建设了一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2、找出教材图中九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主要的商品棉基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内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商品棉基地:新疆、华北平原、淮北地区

3、说说我国商品粮基地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共同特点。

  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

  教师结合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给予适当的总结。

三、精讲提升:

  结合刚才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教师重点指出我国的商品性基地:

  教师结合课件,指出最北面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南面的珠江三角洲,最西面的成都平原,重点区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5个商品粮基地,位于江北的江汉平原、江淮地区,位于江南的(三湖)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这样识记利于学生掌握。

  指出三大棉花产区南疆、华北(冀中南鲁西北豫北)、淮北地区(江汉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下游沿海滨江)、我国的两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并在黑板上划出简略的中国地图,学生踊跃的走上讲台写出商品性基地。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我国九大农业产业带:

  黄淮海 小麦 产业带

  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的 玉米大豆 产业带

  新疆 棉花 产业带

  中原地区牛羊肉 产业带

  九大农业产业带

“三北”奶业 产业带

  长江流域 油菜和柑橘 产业带

  陕西和渤海湾地区 苹果 产业带

  华南 热带作物 产业带

  沿海及重要江湖地区的 水产品 产业带

  播放袁隆平院士的有关视屏:

  在“人少地多、后配土地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分层提高:

1.江汉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2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人口增加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种植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3.读“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回答问题。

(1)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____________ 区内。

(2)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分别为:

  A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F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A (2)D

3、东部季风区 A、三江平原 B、江淮地区 C、成都平原

  D、洞庭湖平原 E、珠江三角洲 F、松嫩平原

  板书设计

  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二、农业基地建设:

1、九大商品粮基地

2、商品棉基地

3、农产品出口基地

三、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农业

  具体要求:高产、优质、高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较多,基础知识以学生自学识记为主,教师以点拨。学生自学后以检查自学情况来落实基础知识。将本节课的重点农业基地的识记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补充,引导学生有规律的识记。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学生积极主动走上讲台,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掌握的不错。简单的介绍了新兴的九大农业产业带。最后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是个人讲解的还是有点多,我还是有所欠缺,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一、课题:中国的人口(《中国地理》ch2 §1) 二、教学目的:

1、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4、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5、5、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1、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 六、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Ch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P10图,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是美国的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P10“读一读”。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1、我国的人口密度

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2、我国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图。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1] [2] [3] 下一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总结、扩展深化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学生发言(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展示动画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巩固落实复习旧知识(过渡)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指出各段落差多少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提示学生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提示学生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提示学生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总结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过渡)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展示问题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巩固落实总结归纳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学生自发回答教师总结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播放录相片段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_____________ 省; Q、_____________ 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 峡; B_____________ 峡;_____________C 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 水电站;H_____________ 水电站;G_____________ 水电站;I 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 水电站;T_____________ 水电站;J_____________ 水电站;K1_____________ 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 水电站;L1_____________ 水电站;L2_____________ 水电站;M_____________ 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2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设计

【篇1: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

  计】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开国大典

  1 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5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填充图册第2——3页。

  2 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

  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1 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 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 根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 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

  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3 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

【篇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设计】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

  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2、正确区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深刻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和

  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心和民族使命感

3、理清本课教材线索,掌握“战争”题材内容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学习难点] 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先阅读教材p2正文内容和小字材料,后观看p3《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

2、阅读教材p3《炮子谣》,并结合现实生活回答:吸食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危害?

  我们应怎样对待鸦片?

3、根据教材内容填写并记忆下列时间事件发生的重大事件: 1) ; 2) 3)1841年初 4)1842年 ;

4、动脑筋:用什么简单方法快速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是: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是:

3、老师的问题:

  1)有人说“道光帝撤职查办林则徐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引起了鸦片战争”,这种说法

  对不对?你怎样看待林则徐禁烟?怎样看待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结果:

  2)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结果:

(三)拓展延伸:结合课内外有关知识,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你

  有何感想?

  结果:

(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2、方法归类:学习“战争”一类的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参见《综合能力训练》p2-3页)

(六)当堂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 :

  本节课的不足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止时间,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掌握俄国抢占

  中国领土的具体史实;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太平军对内反

  封建、对外反侵略的爱国壮举。

2、分析列强对华扩大侵略的根本原因,进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 系,归纳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的本质面目,揭示列强贪婪残暴的本质

3、提高搜集和分析资料、列表归纳、视图等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抢占中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

  理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7页,完成下列填空: 年 月至

  年月,

  联军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年他们紧逼北京,火烧皇家园林

  圆明园。

2、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利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 3、对照教材p8《俄国割占中国领土表》和p9《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并完成连线题: 1858 《北京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40万

  1860 《改定条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60万 1864 《爱珲条约》西北部44万 19世纪

  80年代《勘分西北界约记》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7万 3、阅读教材p9-p10,完成填空: 年,在 发动起义,建号太

  平天国,年,定都 ; 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 ,

  由美国人 率领;1860年8月, 指挥太平军在打败侵略军,186

  2年太平军又在 击毙 。

(二)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4、老师的问题是:

  1) 说一说:关于圆明园,你知道些什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 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有哪些?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你有何

  认识?

(三)拓展延伸: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外来侵略者、太平军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 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六)当堂反思: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存在的疑难:

  第3课收复新疆

(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史实,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和四个步骤

2、通过学习加深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习中国军民英勇的保家卫国、反

  抗侵略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所学史实全面

  评价左宗棠

[学习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习难点]对收复伊犁重要性及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回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阅读教材p12,完成下列填空:19世纪60-70年代有、对我国新疆

  虎视眈眈; 年中亚国派 入侵新疆,先后占、,残酷奴役新疆人民。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事二主” 中的“二主”是 和 。

3、阅读教材p13-p14,独立制作《左宗棠收复新疆》大事年表: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李鸿章认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路线大多是从海上来的,所以要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而

  新疆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收复新疆不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反而劳民伤财,况且面对的是英、俄侵略者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在海防与边防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重视海防,放弃边防。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2)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呢?

  你认为中国用西北大片土地和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左宗棠的重大历史活动,并给与正确评价。

(四)系统总结:

2、方法归类:如何全面评价人物?

(五)巩固训练:

(参见《综合训练》p8-10) (六)当堂反思: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

  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的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

  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

2、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

  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五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3、自己编口诀,熟练记忆《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

(二)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为哀悼那位英雄而写?你能否讲述一些关于他的事迹?本次战争中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何感想?

  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却归了日本?“颐和园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篇3: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曙光中学中华书局版历史教学设计

  中

  历 八年级下册

  编委:张爱华

  国史 目 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主备教师:张爱华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指的是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 放,其核心是开国大典,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二 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式,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掌握开国大典的过程和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

2、分析: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一次会议,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学生更难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幻灯片。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为开国大典做准备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生活动:学生看教材内容,并结合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的内容有哪些?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内容:(1)《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4)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5)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2: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

  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问题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

  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

  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

  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

  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

  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

  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

  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问题4: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

  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 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问题5: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

  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

  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

  来。

  例题:以下内容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变式练习: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

  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

  来”是因为(b)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问题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此目内容,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问题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问题2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例题: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d)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战争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变式练习:西藏和平解放是在( c)

  A、1950年 b、1953年 c、1951年d、1960年

六、目标检测

1、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d) a、朱德 b、陈毅c、刘少奇d、毛泽东 2、“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 (d)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3、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54”“28”的含义最可能是( b)

  A、“54”标志着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b、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C、甲午中日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的54年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建立起了第一支红军队伍 d、1928年第一支红军队伍诞生,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下列地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首都,其先后顺序是( d ) ①延安 ②北京 ③西柏坡④瑞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本节课的重点是开国大典。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3

  lqsh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新课。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 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 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 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 (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从你的记忆库中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

八级教案设计模板共4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 2.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4.进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

  2.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

  1.直观,诵读。2.启发,引导。3.合作、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是呀,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提问: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

  鼓励:很好,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好方法,孔子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方法指导:

  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预习的,都预习了哪些内容?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同学们预习的效果怎么样? 3.展示课件,填写内容。

三、学习新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复述课文:

  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很专注,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请看图片,复述课文内容。(出示多媒体课件。) (3)比较:

  现在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阅读并找出原文中描写公园风景,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容,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些内容,大家比较一下:同学的复述和原文内容表达效果有无差别? 读书就是要这样“咬文嚼字”,这样才能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课文内容 (1)情节结构:

  提问:小说情节发展有哪些环节?

  提示: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小说,如《项链》、《荷花淀》等,回忆一下这些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让我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温故才能知新”。 同学回答:(情节结构发展的过程)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导: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 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内容,明确情节结构

  引导:本文又为小小说,自然也有小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让我们通过思考以下问题,找到结构的独特特点。

  提问: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提示: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增强了悬念,造成了落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这些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而最后却是一堵墙,自然是陡转。陡转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总之,悬念、蓄势、陡转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