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3篇(励志文章阅读分享)

2022-09-26 08:03:00综合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3篇(励志文章阅读分享)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3篇(励志文章阅读分享),供大家赏析。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3篇(励志文章阅读分享)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1

  1

  前些天,朋友在感情问题上出了点状况,给我打电话时,整个人几乎处于崩溃的状态。

  倾听,劝慰,一声声地表示理解,尽可能让他舒服一些。临挂电话时,猛然想起点什么,赶忙叫住他:等会儿,我还有几句想嘱咐你。

  “这阶段,你会特别难熬,会有这样的一段日子,很正常。你会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着。你见人会不想说话,更懒得微笑。你对一切都兴致不高,几乎是万念俱灰,周围的空气都很憋闷,有窒息的体验。

  但无论怎么样,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能干点儿什么,就正常去干点儿什么,别让自己彻底冰冻起来。哪怕是做做运动,整理一下屋子,或者同事喊你的时候,能尽量正常地回一嘴,就回一嘴……总之,别让自己彻底停转。”

  他有点不太理解,我知道他想问:有这个必要吗?我都经历这么大的事儿了,何不给自己一个颓唐的机会,一阵子就行,什么都彻底放掉不干,我过了这个坎儿再振作起来呗……

  我是经历过这种体验的,于是,我说:嗯,有这个必要。

  2

  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辆自行车。新奇,激动,特别想学。

  一般孩子学骑车,都有父亲在后座的位置把着,扶着,以免孩子中途惊慌,摔个膝盖破皮。当时在乡间的崎岖小路上学车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在身后,但只是叮嘱了一些方法,就不怎么管我了。

  父亲说:待会儿骑上去,俩脚要记得蹬脚蹬子,什么都能忘,就这个别忘。车头歪了,俩脚要继续蹬;心里害怕了,俩脚还是要继续蹬;颠簸了,不稳了,俩脚还是要蹬。总而言之,甭管出现啥情况,脑子一片空白,俩脚也要蹬蹬蹬,千万不能停。

  坦白讲,父亲上面所说的各种状况,我一个没落,全中了。屁股刚往车座上一拱,车把就开始不听使唤,像倔强的黄牛吃了摇头丸。我几乎就要失控,想跳下来重来,只听父亲在身后一声暴喊:蹬!

  一咬牙一闭眼,卯足了劲儿一发力,我和车荡出去好远,上路了……

  短短的几百米,很慢,手臂是僵的,脑子是空的,车把又摇晃了几次,拐弯的时候尤其棘手,颠簸得眼珠子都要射出来,心脏跳到嗓子眼儿……但甭管怎样,我就认准了一个死理儿:只要车还没有彻底倒下,脚就要再蹬几下。

  大约二十分钟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大约二十年后,我明白了一个词儿:动态平衡。

  3

  任何时候都别忘记,给自己留下一股子向前的力。这是我在那次“速度与激情”的体验中,学到最宝贵的东西。

  生活会有许多让你很不舒服的时刻,甚至是阶段。那种状态下的感觉很复杂,掺杂着恐惧、慌乱、无力感,会让你感到窒息、不确定、想放弃。

  然后,会有个很沉闷的声音在你脑子里响起:把你的勇气交上来吧。

  你听话了,把勇气给交了上去。

  它又说:那留着热情和希望也没用了,也交给我吧。

  你想了想,还是递了上去。

  最后,它叫嚣着:来,就剩个无关紧要的自行车了,宝贝听话,下来吧,所有的一切都没了……

  不行!

  哪怕你暂时失去了勇气和热情,自行车也不能交,你还是要蹬,哪怕很慢也要蹬,哪怕想哭也要边蹬边哭。因为它是让你甩掉黑暗唯一靠得住的东西。不蹬,你就倒了,倒了,再想起来就费劲了。

  4

  你越往前走,就越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苦楚与煎熬。它们必然存在,且不会自己从你身上迈过去,而是只等着你去迈。

  迈的时候,步伐沉重,肌肉酸疼,没人安慰。无数可爱的人儿在终点等着你,但在那之前,你只有自己陪自己。

  苦楚与煎熬,它们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摧毁你的情绪,而是一点点蚕食你的行动力。它们催眠、谈判、威胁,穷尽各种手段,就为套走你最后的也是最有用、最珍贵的,那一点点向前蹬的力。

  别让它们轻易得逞。哪怕在你最沮丧的时候,你也仍然能够做出许多小小的但仍有意义的事情。

  失恋的时候,再怎么难受,同事给你打电话说,谢谢你前几天帮ta整理文件,你仍可以豪爽地回一句:不客气!

  失业的时候,再怎么绝望,你也可以左手拿着五块钱一个的馅儿饼,右手操纵鼠标,一点点地完善简历。

  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开心的事情干扰到你,你要记住,怎么颓都行,就是手脚不能停。

  跑啊,跑啊。跑着跑着,就会看见光亮。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2

  1

  小妹做销售。昨天,她跟了很久的一单合作泡汤了。

  本来胜券在握的,但对方公司毫无预兆地换了老总,之前的规划全部调整,直接把她几个月的心血整没了。小妹揣着滴血的心去跟经理汇报,又被雪上加霜地一顿痛骂。

  从经理办公室出来,她迎面碰上一个死对头同事。对方满脸喜气比过年还开心,又给她加了一层霜。

  中午,别人都去吃饭了,小妹一个人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沮丧到绝望。她给我发信息:特别特别想辞职。

  我问,辞了以后去哪里?她说,不知道,迷茫得要死。

  这份工作,已经是小妹毕业四年来的第七份了。之前,她做过酒店管理、幼儿园老师、旅行社文员,都是开始有点兴趣,越做越不喜欢,最终一走了之。

  她说,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找到一份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我想都没想,回她:哪有那么多喜欢,人生有时就得苦熬。

  2

  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很多人的愿望。所以,当工作变得面目可憎,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选错了,赶紧走。

  可是,再换下一份会好些吗?真的做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就没烦恼了吗?未必。

  之前在群里聊天,有读者说,她喜欢音乐,但学的是会计,毕业后违逆父母心愿,做了钢琴老师,每天课程满满教孩子学钢琴。现在做了五年,曾经那么爱弹琴的她,一看见钢琴就难受,碰都不想碰。

  我感同身受。

  大学毕业后,我做过几年杂志编辑。作为一枚文字的死忠粉,也算是找到真爱了。

  可是,真正的编辑可不是悠哉游哉喝着咖啡约个稿看几篇文章就功德圆满了的。你会找选题找到手抖,看稿子看到想吐,每天一打开邮箱和稿库,铺天盖地的稿子噩梦一样堆在眼前,你机械性地打开,看个开头,不合适,关掉,再打开下一篇,然后从上百篇空洞苍白的文章里勉强选出两篇,绞尽脑汁修改、提升,交给主编,很可能还会被毙掉。

  编第一篇稿子时可能兴致盎然,编到第一千篇时早已心如死灰。做第一个选题时可能激情澎湃,做到第一百个时已如行尸走肉。

  大部分工作应该都是如此。当初再怎么喜欢,干上十年二十年,也会进入职业倦怠期,也会烦得要死,想一脚踢开。它会在某些时候带给你乐趣和快感,但一定还有一些时候,它是压力,是折磨,是一潭死水,是狰狞野兽。

  但它是你安身立命的资本,是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了这些,你就要调整心态,适应、坚持。

  3

  麦姐曾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丰厚,但压力巨大,每天都为了业绩焦头烂额。而且公司规矩严苛,变态到女员工的高跟鞋限定三公分,多一分少一分都是违规。她撑不下去,辞职,换到一家小公司。

  这回轻松很多,但是收入骤减到之前的四分之一,负责的工作也是一些无聊的鸡零狗碎。

  前几天聊起来,她说舒服是舒服多了,但是没有价值感,而且钱不够花,还房贷压力好大,想给孩子报个舞蹈班都要算计半天。

  生活是平衡的。你不为了赚钱辛苦,就要为了省钱发愁。

  我曾看过一个对环卫工的采访。凌晨三点,晚睡的年轻人还没回家,他已经开始工作。

  记者问:是不是很辛苦?他拎着破旧的大水杯,木然憨笑:干啥不辛苦?但是,总得干点啥啊。

  大白话,也是大实话。

  也许我们比他们多一些选择,但我们懒惰和矫情的余地,其实也非常有限。因为人生在世,有些苦,谁都躲不了。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没有一种职业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可以开开心心拿到薪水受人尊重的。

  能苦中作乐最好,能调整状态最好,能自我激励最好,能找到更好的去处最好。如果都不能,就再坚持一下。熬住,就是一切。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里熬出来的。熬过了必须的苦,才能过上喜欢的生活。

  人在意气风发时,精神抖擞地做成一件事,其实不难。难的是,在冗长得看不到头的枯燥、烦闷、迷茫、压力、疲惫里,不灰心,不懈怠,坚韧地往前走。这样的你,才是大写的英雄。

分享有感染力的励志文章3

  1

  一位异常焦虑的母亲曾跟我说,她总是担心如果孩子在困难时没人帮忙,会自暴自弃。她想给儿子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又总是被儿子拒绝。她感谢苦难给了她坚强刚毅的人格和成熟睿智的思考,却不希望孩子再经历这种苦。

  为什么母亲可以在迷茫中走过一条自我找寻的路,而孩子却不可以这样成长呢?母亲的初衷甚好,只是她千辛万苦才收获的幸福生活,对于一个没经历多少历练的年轻人来说,又哪能轻易珍惜和懂得?她的帮忙不仅不被感激,还被儿子视作成长的束缚。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叛逆精神,常常反对他人给自己的建议,却唯独相信自己经历千苦万难之后琢磨出来的道理。

  关于成长的苦,谁都无法替你扛,只有当你自己任性过、失望过、迷茫过,再一点点变得清醒时,才会明白什么对于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张爱玲在《不得不走的弯路》中写到: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说,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弯路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成长之路,不管曾有多少人给过你经验和教训,你终归要把那些心存侥幸的路通通走过一次,才会愿意相信那些原本就一直在你眼前的挺好的路。

  2

  在法国作家马克·吕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中,面包店老板的儿子吕克中学毕业就留在面包店帮忙,而他最大的理想却是上医学院。

  他知道父亲老了,家里还有妹妹需要照顾,他不得已挑起照顾家庭的担子,可这样的生活只剩下责任,毫无快乐可言。

  他父亲知道了他的梦想,把他从面包店解雇,将他送到了理想中的医学院,对他说:这才是你应该在的地方。你要是发现你当医生跟当面包师傅一样蹩脚,那就回家来,我会好好把手艺传给你。

  从这时起,吕克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活过来,他一改往日睡眼惺忪的样子,对未来充满了激情。直到他通过医生的专业考试,直到他感觉生活越来越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时,他迷茫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大家烤面包,再一次体验到那份久违的满足,他决定回到父亲的面包店。

  当吕克无限地接近自己的梦想,他才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做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哪怕那些追逐梦想的过程,到最后看起来就仿佛是一场虚无,可正是因为走过这样一条弯路,他才明白自己并非为那些缥缈的梦想而活,而是可以把眼前的生活过得踏实而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你或许会暂时迷茫,但不会停下,你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上那条最适合你的路。

  3

  在我身边总会看到很多乐观豁达的人,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平静面对;也会看到许多生活在抱怨中的人,点滴小事,也可以闹得天翻地覆。

  那些能活到更踏实安定的人,并非是更幸运,而是他们早就接受了生活中更多不同的可能。而那些活在惶恐不安中的人,并非就是现状糟糕透顶,而是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取决于是否具备面对迷茫的能力。

  在每个人生命的早年,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全能感,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只要你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只要你一直不放弃,成功总有一天会属于你。

  可是,当越长大,就会发现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确定。并非努力,就有收获;并非善良,就被善待;并非坚持,就能成功……这些不确定才是生活的真相,这些真相也常常让人迷茫。而顺着迷茫往下走,你又会看见更多,再次更新内心的真相。

  在这个于变化里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许多的已知被抛在身后,经历这一层层的蜕变,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这就是面对迷茫的能力。

  没有迷茫的人生是不真实的,不会面对迷茫的人生是痛苦无助的。自我成长的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走,勇敢地面对迷失,才会一点点琢磨清楚自己,对未来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