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薄弱村转化可选3篇

2022-10-12 12:05:23综合
  • 相关推荐

薄弱村转化可选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薄弱村转化可选3篇,以供参考。

薄弱村转化可选3篇

薄弱村转化可选1

  2010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总结

  欢墩镇河洼村

  欢墩镇河洼村位于赣榆县西22公里、欢墩镇驻地东北5公里,有人口1200多人,土地面积1500多亩。耕地面积少、无地理条件优势和特色产业,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基础设施比较差,群众怨声载道。因为本村不是移民村,无后扶项目,所以没有资金来源;09年集体经济收入仅为万元,目前村级负债总额达到万元,其中07年以来,新增债务万元,仅化解23万元。随着农民减负政策逐步到位,村级集体经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行政村的社会管理、为民服务等刚性支出急剧增长,村级负债数额较大且呈上升趋势。

  为了全面落实县委关于整顿转化薄弱村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薄弱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就薄弱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围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双强”型党员干部队伍、找准一条富民的发展路子、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五个一”的总体要求使我们这个有名的经济薄弱村有了脱离了以前的薄弱状况。

  1、镇党委以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切实加强班子建设。特别是在今年的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选出了一个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了“两委”班子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提高了班 1

  子成员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培育了一批“双带双强”型村干部。从而使薄弱村党组织在建设新农村、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团结协作、和谐共事,整体功能得到增强。

  2、在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畅通推优渠道,大力从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将文化程度高、市场经验丰富,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吸收到党组织,改善和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教育方式,使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得以提升,监督管理机制得以落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从能人党员中培养后备力量,我村培养了数名后备干部。

  3、以富民强村为目标,找准促进发展的路子。立足本村实际,根据当地发展潜力和优势,明确我村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的制定本村经济发展规划,鼓励领办协办村专业合作社。发形成了具有本村特色和发展后劲的主导产业,展了以芦笋、黑莓、草莓种植;黑鱼、生猪养殖、再生塑料颗粒生产以及打井为特色的一系列村产业。使村级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4、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们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我村党组织学习教育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以及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公开、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程序,提高我村党组 2

  织依法办事的水平,形成了民主、规范的村工作运行机制。

  5、以促进稳定和谐为目的,着力加强环境建设。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在强调和谐的今天,更是如此。薄弱村转化领导小组通过全面、细致的走访调查,听取、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使各种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使涉及村级财务、土地承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县委县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在欢墩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今,我们河洼村已经脱离了以前所谓的“薄弱”状态,选出了战斗力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村中各种矛盾化解了;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百姓的科技知识增强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村债务化解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了。

  相信在上级好政策的引领下,我们河洼村会更加努力发展,争取跻身全县强村行列。

薄弱村转化可选2

  龙居镇三里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一、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二、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三、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龙居镇十三图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龙居镇老于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4、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每天都在大喇叭播放计生宣传内容。制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龙居镇大孙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龙居镇寺前杨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龙居镇赵家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龙居镇西史村在5月份针对计划生育薄弱村的转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早日转化成功。

  1、村两委聘请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2、高度重视查体工作,在查体扫尾工作中不等不靠,村书记亲自打电话及外出找寻未到人员。

  3、村两委高度重视清理清查工作,争取在这次清查中清出真实情况,并如实上报,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4、对计生工作村书记每天都过问,每周都调度,争取早发现,早解决。

薄弱村转化可选3

  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总结

  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促进各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增加村集体收入,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精选班子成员,提高班子素质

  镇党委专门成立经济薄弱村调查领导小组,结合2011年村两委换届,摸清竞选者基本情况,对于不胜任、能力不强的村支部书记进行更换,确保村支部书记能切实发挥“村级一把手”的作用。保证政治素质高,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年富力强,符合“双高双强”的同志被选进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众基础。定期加强对村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的培训,提高村支部书记和班子的素质,保证村班子致富带富、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

  二、实施帮扶联动,形成帮扶合力。

  为尽早顺利实现经济薄弱村转化升级任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市直部门、区领导和部门帮扶。同时于8月份,完善了帮扶包村办法,制定了由镇党政负责人、机关干部、镇直部门和强村、强企帮扶34个经济薄弱村的目标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每个经济薄弱村至少有一名机关干部或部门、企业包村,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金、项目等扶持,分管帮扶工作的领导,多次深入经济薄弱村进行摸底调查,与村干部共同分析落后原因,研究帮扶思路,制定帮扶方案,一村一策,分类施治,动态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强化帮扶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帮扶人员积极群众,深入调查,在详细了解所包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强有力的转化措施。一是依托项目扶持,实现转化升级。经济薄弱村可以依托上级增减挂钩、土地开发等扶持项目,增加收入,实现转化升级。二是立足优势特色,实现转化升级。充分发挥经济薄弱村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转化升级目标是实现。三是完善土地承包,实现转化升级。对村内机动地、荒山、荒坡、果园等进行发包,完善承包合同,收取承包费用,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挂靠土地流转,规划养殖小区,实现转化升级。流转集体土地,规划养殖小区,与承包户签订使用合同,收取使用费用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