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3篇(游记导游词作文)

2022-10-12 17:31:00综合
  • 相关推荐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3篇(游记导游词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3篇(游记导游词作文),供大家品鉴。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3篇(游记导游词作文)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们游览吴中山--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为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经过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在槜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历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载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秦未,项羽组织江东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义,转战南北,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基础,成为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

  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

  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秀色。

  宋代苏东坡多次游览虎丘,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认为:”游苏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唐伯虎曾经发现剑池干涸后暴露出来的阖闾墓的甬道口,几乎差一点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明代末年,以张溥为首的复社曾经在虎丘千人石聚会,有来自全国的复社成员共上千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在虎丘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清代末年,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苏州发起组织了近代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11月13日,南社在虎丘举行次雅集,宣告正式成立。这个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影响很大。陈去病于1933年去世后,葬在虎丘山南麓。

  虎丘也是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讲到虎丘的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早可以追溯到晋代。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后两寺合二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北宋时改称云岩禅寺。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虽然现在这里的寺庙建筑遗存已不再是宗教活动场所,但从其规模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佛寺的盛况。

  除了虎丘的人文景观声名远扬外,虎丘的自然风光也使人流连忘返。正所谓”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观。“这里有天然的巨大石砥--千人石;有罕见的悬崖峭壁--剑池石壁;有茂密的森林和候鸟景观--苍鹭夕归;有著名的盆景展览--万景山庄。

  自古以来,虎丘也是繁华的商贾之地。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商贩聚集,酒肆林立。到了清明踏青和山塘庙会时节,虎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写道:”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与薛幡毫无相差。“”薛宝钗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她哥哥,不禁笑了起来。“这一段对虎丘捏像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勾划出了当年虎丘集市的热闹情景。正是由于虎丘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浓郁的文化氛围,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她成了苏州的游览胜地。明代李流芳把它归纳为”虎丘有九宜“,就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直落木、宜夕阳。也就是说,游览虎匠,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成为吴中名山、吴中名胜。

  虎丘的游览主要分为前山、千人石和山顶三个部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前山,前山的景点有:海涌桥、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枕石、贞娘墓等。

〔海涌桥〕经过虎丘入口处,就来到了海涌桥。海涌桥是一座用花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石拱桥。据苏州市园林局提供的资料记载,这座桥是1956年凿通虎丘环山河(也称环山溪)时所建,桥的石栏杆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十二只,很有地方特色。当我们站在桥上向前看,细心的朋友可以有两个发现:个发现是山藏寺里。古人用诗来形容这个特点:”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第二个发现是”丘如蹲虎“。请诸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体会到这个特点。二山门就像老虎的头颅,洞门像老虎的嘴巴,窗洞像老虎的眼睛,两边凸出的青石碑像老虎的耳朵,两旁的树木像老虎的胡须,门前的露台是老虎的舌头,环山河水是老虎的口水,山丘像老虎的脊梁,宝塔象老虎的尾巴。据说,早在元代就有这样十分形象的比喻了。

〔断梁殿〕断梁殿,是寺庙的二山门,面阔三开间,进深两开间,单檐歇山顶,结构特殊。因为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所以称为断梁殿,或称为双梁殿,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

  据苏州民间传说,元代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而打算上正梁时,工匠们突然发现,原本作为正梁的大木料被当作顶梁柱而一锯成两截。由于限期已经临近,无法再另外寻找正梁的木料,老工匠”赛鲁班“想方设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总算按期竣工。

  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故事,经不起推敲和考证。因为,仅仅在苏州地区,元代建造的断梁殿就有两处:一处是虎丘二山门,另一处是东山轩辕宫(重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即1338年)。也就是说,不可能两处建筑工地的工匠,都把正梁锯错了。仔细分析起来,在这座断梁殿的建筑手法上,采用了菩萨顶、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艺,起到了顶力和吊力的作用,分担了屋顶对大梁的压力。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仍然十分坚固。这座殿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落款是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二日曾寿重立。苏州在历史上曾经有吴县、吴郡、吴州等称谓,曾经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发祥地,是三国时代孙吴政权的根据地,是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所设的中吴府的府治所在地。一般来讲,吴地就是指苏州一带。”大吴胜壤“,画龙点睛地表述了虎丘在苏州诸多旅游景点中的重要地位。

  断梁殿正梁上,朝北悬挂着”含真藏古“的巨幅匾额,是现代著名学者梁漱溟的手笔。这四个字,暗示着虎丘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都有据可查。虎丘还有古墓古泉古寺古塔,仍有迹可寻。

  二山门里,原来有两尊金刚力士的塑像,现只留有元代和明代的青石碑刻四座,记载着虎丘的历史,轻敲碑石,咚咚作响,所以也称为响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憨憨泉〕过了二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侧有一块圆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吕升卿所书的憨憨泉。石碣前存一眼古井,平时用铁盖盖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栏杆。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睛就看不见了。他虽然眼睛瞎了,但耳朵灵,心眼好。这时,他似乎听到了地下有流水声、摇橹声、讲话声。似乎有人在讲:”这座虎丘山,原来叫海涌山,山上的泉眼可以直通大海。“憨憨听到以后,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了一股清泉,喷到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阴凉,双眼又重见光明。这时,憨憨法师发现那位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古井旁。这叫做”青蛙嬉水“。这个民间故事不可信。但是,这眼古井,是憨憨法师所凿,却是上了古书的。

  清代学者洪钧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同几位好友从阊门坐船到虎丘游览,途中结识了赛金花(当时名叫傅彩云,后来曾改名曹梦兰)。洪钧等人上山游览时,看到一位僧人抱了一只瓦瓮下山汲水。洪钧感到很奇怪,就说:古书上说虎丘有憨憨泉,为什么不汲泉水,而要汲河水?僧人回答说,憨憨泉早已湮没,不知在何处。洪钧等人就在附近寻找。赛金花见到附近低洼处有青苔,叫人扒开大石板,果然有一股清泉泪泪而出。就这样,憨憨泉又重见天日。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洪钧和几位好友捐了一些钱,重修了憨憨泉,并在井边盖了几间小屋。憨憨泉边上的拥翠山庄有抱瓮轩,可以印证。拥翠山庄东部墙壁上还嵌有碑刻,记载着重新发现憨憨泉的大致经过。

〔试剑石〕上山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试剑时的情景:银光一闪,顽石崩裂,山摇地动,威力无比。后两句,是对时政发表感慨: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纵有宝剑,无力回天。这首诗引出了两个故事:个故事是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铸剑。干将夫妇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铸干将、莫邪双剑。吴王阖闾得到了干将所献的雌雄宝剑后,挥剑试刃,将大石一劈为二。第二个故事是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一只老虎当坟而踞。秦始皇用剑斩虎,未中虎身却误砍石块,留下此痕。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似乎是针对秦王试剑的传说而作。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

〔枕石」试剑石以北的山路一侧,有一块圆卵形大石块,形状象一个大枕头。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倚此石看经,困了就用这块石头当作枕头休息。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叫枕石。这块石头也称作为蜒蝣石,因为这块石头也像雨天的蜒蝣,阴雨天在石边上有水珠、水滴。

〔真娘墓)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是”古真娘墓“。真娘,也称贞娘,本名为胡瑞珍,北方人。唐代安史之乱时,逃难来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妓院。她善歌能诗,才貌出众,是当时苏州的一位绝色佳丽。当时有一位青年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留宿于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山,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当时的苏州刺史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

  再向前走就到了千人石,这一带的景点有千人石、点头石、二仙亭、剑池等。

〔千人石〕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坪,广可数亩,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种。种传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葬了许多宝剑和其他财宝。夫差为了保守秘密,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工匠,血流成河,染成红色,故称为干人石。当然,这块石头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千人石上有一座石经幢,刻有几尊佛像,称为多宝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仿照陀罗尼经幢建造的,由须弥座、石柱、盘盖等部分组成,俗称八棱碑。佛教认为,这可以扶正祛邪,消灾免祸,超度亡灵。第二种传说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曾在此讲经说法,下有千多人聆听,故称千人石或千人坐。

〔生公讲台〕据说,生公在这里讲经说法,嫌听众太少,又聚石为徒。生公讲经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元代顾瑛有诗: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为什么”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这是因为,生公在虎丘讲的金刚般着波罗蜜涅盘经中,主张”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十二年以后,才有正式的《涅盘》经书传到建业,其中果然有”一阐提人有佛性“的提法,可见生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得到当时朝野各方的重视。生公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有顽石一方,池南岸有石经幢一座,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二仙亭〕二仙亭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内有吕洞宾和陈抟两位仙人的石刻画像。二仙亭的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

  副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这副对联讲的是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曾经在岳阳楼舞鹤,今天又在虎丘上留踪。第二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这副对联讲的是陈抟的故事。陈抟老祖,是五代宋初道人,以善睡出名。上联是讲有一樵夫到虎丘,看吕洞宾同陈抟下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下联是讲要深究道教的奥秘,才能成为得道神仙。倘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究竟是真是假,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

  江苏苏州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4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

  虽然现存园林面积很小,仅四亩半许,但其园址却历史久远,甚至在宋代还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早在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枯别墅一隅,后渐废。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韩世忠居沧浪亭时,辟其址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元、明时其地并入大云庵。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巡抚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又名“乐园”。乐园建成后,其东面为正谊书院,西面是沈氏宗祠和宅院,三部分实为一体。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曾误以为是“行乐”之乐,乾隆间大吏说是“行乐不可训也”。园曾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当时可园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一说抱清堂)、坐春舻(一说坐春舫)、濯缨处等景点。朱宫赞踌有园记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法可绝故颜,堂曰艳清。池亩许,蓄倏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舫,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庞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灌缨处,旧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孺子之歌,可以灌缨也。”由此可见,园址与沧浪亭同源,园名也与沧浪亭同源,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之句。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临池筑一小亭,取名“浩亭”。园内广种梅花,杂植桃、李、杏等佳果。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第二图书馆)于此。园中增植梅树逾百。“铁骨红”古梅有“江南第一枝”之誉。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3

  各人早上好,很兴奋熟悉各人,并由我陪同各人去我国的闻名汗青文假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抚玩园林,到人世天国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各人先容苏州园林的根基环境。上有天国,下有苏杭。苏州为典范的江南水乡都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虽然,也请各人留意情形卫生,做一个文明旅客。

  我们顿时到了今天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比拟伎俩。各人好好抚玩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幻化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此刻各人苏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各人天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僧人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此刻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辞别寒山寺,各人还恋恋不舍。但愿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柔美的回想。

  列位伴侣,本日我们在人世天国苏州渡过了柔美的一天。感谢列位!愿各人旅途安全舒畅,再会!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4

  苏州戏曲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苏州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 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的戏曲事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苏、昆剧工作就十分重视。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都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于20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综合经济

  苏州20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经济总量退居中国大陆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苏州名人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富庶是其基础、文化是其表征、和谐是其本质。纵观中国城市史,历朝历代都有富庶的城市,也不乏文化昌盛之地,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历史上曾出过50名状元,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1500多名进士,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吴地名贤,不胜枚举。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吴地始祖泰伯,仲雍,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西楚霸王项羽;汉宫皇后绝代美女赵飞燕;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书画家张僧繇,文学家陆机,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范成大、军事家许洞,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政治家姚广孝、况钟、朱纨,文学家高启、冯梦龙、李玉,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散文家归有光,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当代作家陆文夫、苏童、何建明、金曾豪、王一梅,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影视明星潘迎紫、刘嘉玲,韩雪,孔祥,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糜熙昭,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两弹元勋王淦昌等,另外,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明清两代状元为全国之首,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以下为明清苏州状元:

  王世琛 张书勋 陈初哲 石韫玉 吴信中 缪彤 徐陶璋 孙承恩 彭定求 潘世恩 吴廷琛 申时行 顾鼎臣 徐元文 韩菼 毕沅 彭启丰(祖孙状元) 归允肃 陆肯堂 汪绎 文震孟 陆增祥 吴钟骏 翁曾源 洪钧(名妓赛金花之夫) 陆润庠 沈坤 毛澄 吴宽 朱希周 钱棨(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者。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翁同龢为清末政治家、常熟籍状元,今常熟在其故居建有翁同龢博物馆。

  陆逊:字伯言(183-245),汉族。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绣女沈寿 沈寿( 1874——1921)初名云芝,号雪宦。她生长于江苏吴县,从小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04年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

  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香港著名演员,出演过《新扎师兄》、《后生可畏》、《铁面包公》、《我爱伊人》、《流氓大亨》、《杨家将》、《杜心王》、《黄金十年》、《柠檬太夫》、《香港之夜》、《扭汁杂牌军》、《A计划》、《群莺乱舞》、《城市战士》、《英雄好汉》、《三号皇庭》、《阿飞正伟》等多部影视作品。

  贝聿铭:(聿:yu)美籍华人建筑师,19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苏州博物馆为贝老关门作品。

  韩雪:影视歌三栖明星。1983月1月11日生于苏州。毕业于苏州一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内地歌手、演员,签约于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SONY MUSIC)。

  苏州美食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称“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苏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口味清淡趋甜,配色和谐。乾隆帝南巡苏州的时候,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 ”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2月和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古镇周庄和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苏州的桥:

(护城河上的桥)吊桥、南新桥、景德桥、干将桥、姑胥桥、万年桥、新市桥、人民桥、南园桥、觅渡桥、竹辉桥、东吴桥、葑门桥、相门桥、娄门桥、齐门桥、平门桥

(京杭大运河上的桥)枫桥、何山桥、狮山桥、索山桥、晋源桥、石湖桥、鹤溪大桥

  苏州最佳旅游时间:

  苏州最美的季节当然是温暖宜人的春天,无论是春光灿烂还是春雨缠绵,苏州园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

  而且各种时令美食如杨梅、枇杷、糖藕、大闸蟹、腌笃鲜轮番上市,大饱眼福之余还能大饱口福。

  苏州特产

  碧螺春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泡茶方法:取茶叶少许,撒入温水中,其白毫会慢慢溶掉,茶叶沉下,这时杯底一片碧绿,但水尚无味,将水倒掉三分之二左右,再冲以沸水,茶叶全部展开,此时水色淡绿如玉,茶香味醇。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 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5

  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典型的私家园林--可园,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其始建者为东莞博厦村人——张敬修。他是一名武将,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他又是一介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大家请看,正门口“可园”两个大字是张敬修的亲笔书法,每字都是一笔写成,写得苍劲有力,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底。

  为什么叫可园呢?园子本来张敬修起名叫做“意园”,因为园林修好了以后,园主人经常邀请文人雅士过来聚会,并且会问他们,自己修建的园林大家感觉怎样啊?朋友都说“可以,可以啊”。园主听多了觉得可以的以字和意义的意字相谐音,那可字在意字之前就更胜一筹了,就把意园改成了可园。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草草草堂,可能你会问,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啊?草堂就草堂,还来个草草草,其实啊这个是园主人做人格言!因为张敬修认为:“用餐也草草,住宿也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故起了这三草堂名来时时提醒自己。东莞籍中山大学教授李五湖先生为这草堂作了一句对联,是这样子写的:“草草原非草草,堂堂敢谓堂堂”。

  在欣赏园林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园可真是一个充满雅意文风之地。

  各位团友们,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然而与其他三大园林想比,可园的意义又远远不只是私家园林那么简单,它孕育了著名的岭南画派。所以可园的.声誉还同两位先生有关,这两位先生我们俗称“二居”,即居巢和居廉。是清末著名的花鸟画家,二居曾经作为张敬修的幕僚生活在可园长达将近二十多年,在可园里长年作画,使其创造了撞粉、撞水的居派花鸟画法,是后来岭南画派的开山鼻祖。像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都是居廉的弟子。

  话说之间,我们已经来到前方的“可轩”。这就是园主的客厅。此房不仅门罩透雕成桂花形,地面也是桂花图案,因此,又称“桂花厅”。据说兴建可轩地板时,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过两块,多了不但不赏,反而要罚,因此保证了做工的质量,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大家看到地板中间的那个小孔里没有,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呵呵,很多人都以为是用来排水的一种器具,毕竟中国人喜欢喝茶,但事实上它是为

  客人送风送香的,当年主人在隔壁小房放一个鼓风机,有仆人在隔壁的小房里用鼓风机鼓风,鼓风的时候再加上些桂花的香料,风由地下的铜管慢慢地冒出,凉风阵阵,所以现在我们称他为“古代空调”,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形式与智慧。

  来到这间房子呢,叫做双清室。双清室它的起名之意来自“人性双清”,说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那在这里呢有三个地方比较值得大家了解。首先是我们四周的彩色玻璃,它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当阳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减低了阳光的强度。因为明清时玻璃还是比较昂贵的物品,这些彩色玻璃是当时从西欧、法国和意大利进口而来。那么第二点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整个双清室的平面布局、地面砖、窗户的结构,都是呈一个繁体的“亚”字型,所以双清室又叫做亚字厅。那第三个就是这间房间里面最珍贵的文物,就是大家斜对面红色玻璃上的这些字,这些字就是刚刚为大家介绍二居里面居巢先生所创作的,它当年是一首完整的诗词,一共35个字,现在仅存19个字。

  走过双清室,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大家看见的就是邀山阁,邀山阁是“邀山入阁”的意思,因为推开窗户近可见黄旗名山,远可见罗浮仙山。它整个造型是碉楼式的,非常有特色,高17.5米,共四层。第四层是木质结构。这邀山阁又被当地百姓称为“定风楼”,因为它四面通窗,仅以10根木柱放在10个石墩上,虽无一钉一铁,但经历百年雨都安然无恙。邀山阁有两“最”,首先呢,它是当年东莞县城的最高楼层建筑,第二最,它就是清代四大名园里面最高的古建筑。

  那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登上邀山阁最高层,领略一下可园的周边环境。 整个可园无论在建筑,还是意境上,都包含了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这三层意思,因为园主人张敬修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所以他教育子孙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整个园区除了可轩,还有可亭、可舟、可堂等一系列以可字命名的建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为大家在可园的讲解到此告一断落,感谢各位嘉宾对我讲解的耐心倾听,谢谢各位。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6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李,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苏州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十五公里的木渎镇灵岩山,山上原为吴王馆娃宫旧址,原名“秀峰寺”,宋改“显亲崇报禅院”,唐朝称“灵岩寺”。以后成了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东晋末陆沅舍宅为寺,梁天监年间(五○二至五一九年)重建寺,并增建佛塔一座。寺的原有建筑除塔以外已不存在,现有建筑都为清末和民国时重建或增建。

  寺座北朝南,西院为吴王宫遗迹。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相传现灵岩寺大殿即馆娃宫遗址。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朗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 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屉廊”。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屉”遗名。

  灵岩山顶花园,原是吴宫中的御花园。园中有月池、日池两口大井,西施常对井梳妆,以水为镜。据地方?记载,明朝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上镌“敕”字金钗一支,传为西施遗物。

  灵岩山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藏经楼、钟楼、千佛殿、香光厅、香严厅等,灵岩山寺东院为塔院,有灵岩塔,原名“多宝佛塔”。塔建后多次兴废,其中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曾将该塔重建,明天启年间遭雷火毁其所有木构部分,成了一座砖壁套筒,从此人们即称塔为“空心塔”。 塔为八角七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原底层绕有外廊,现仅存柱础和台座。塔身四面开壶门,其他四面设佛龛,佛像已多数失落。门位上下各层相闪,壁面设柱枋、斗拱,绕有腰檐架平座,现只能见其带焦迹的部分残体木骨,塔顶早废。塔内原为八边形,内室经后期改为圆形,昂首可直观塔顶。一九七七年对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并将民国时筹划修塔而备用的石佛,填补进各空缺的佛龛内。在塔内四层壁体内发现八面藏有函的暗室,其内物件已腐朽难认。在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零年)修塔记载中,曾提及将明万历时所藏之函按原样藏于四层暗室内,还记载重建年代,由此证实该塔确是南宋遗构。

  灵岩寺以灵岩奇石得名,旧有“十八奇石”之说∶灵芝石、石马、石鼓、石龟、石躲 、披云台、醉僧石、望月台、牛眠石、槎头石、佛日岩、石幢、石城、献花岩、袈裟石、猫儿石、出洞龙、升罗石,至今仍能历数种.种。

  灵岩山上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是宋朝名将韩世忠之墓。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斥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因此被革去兵权。南宋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年),韩世忠逝世杭州寓所,时年六十三岁。十多年后,宋孝宗追封对为靳王,划灵岩山为赐山,亲自为他书墓碑,撰写碑文,此碑至今尚巍然矗立,上镌∶“中兴佐命定动之碑”,为碑刻中的巨制珍品。灵岩山香山溪北侧,有清朝诗人张永夫之墓。其墓碑与众不同,曰∶“再来人之墓”。张永夫名锡祚,生于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死于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与盛锦、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他一生困顿,但拒不受清官府所赠财物,饿穷至死。相传其死后十馀年,又来寻生前旧友,出金百两,还清旧日所欠乃去,这就是稀奇古怪的“再来人”之碑的来历。

  灵岩山南脚下有一条溪水,通向太湖,这就是著名的箭泾河,又名“采香泾”。相传为满足西施的需要,吴王射箭为线,开出了这条河道,宫女可泛舟香山为西施采香草。这条笔直的水道没有自然河流的迂回曲折,确像人工开凿。山脚下的石龟背上有足迹隐然,传说吴王射箭过猛所致。

  灵岩山寺镇寺之宝为唐寅书《落花诗》∶寺内有大小碑刻一百四十七块,系宋、元、明、清时所刻,另珍藏元、明清各佛经十部。

  灵岩山寺著名祖师为印光法师,著名方太为妙真法师。现任方丈明学法师,八十馀岁,浙江湖州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苏州灵岩寺介绍

  山顶是 灵岩寺,即吴王“馆娃宫”的旧址。春秋吴越 夫椒一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被押为人质,居住在石室之中,向夫差献上越中美女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铜钩玉槛,奢侈无比。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从水路攻进 吴国,把这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烧成断壁残垣。东晋时有人在灵岩山吴宫遗址修建别业。后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改称灵岩寺。

  灵岩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灵岩寺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门前松柏参天,门额“灵岩山寺”为 赵朴初题写。进门便是天王殿,亦称弥勒阁,殿中央供奉天冠 弥勒,背后供 韦驮菩萨,两侧排列着 四大天王。再进为前院,院中有池名砚池,池上架有“界清桥”,据说大雨后,桥东之水清,桥西之水浊。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气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 释迦牟尼佛巨像, 迦叶、 阿难两弟子侍立两旁,佛祖背后为 海岛观音,东西两壁排列 十六罗汉。大殿后壁供奉 文殊、 普贤。

  位于大殿东侧的 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历经沧桑,现为七级八面砖塔,挺拔耸立,是灵岩山的标志,凡来游山者莫不在此留影纪念。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游人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塔南有钟楼,楼高15.3米,为两层木构。上悬大钟,下置 地藏佛像。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7

  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一隅,后渐废。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韩世忠居沧浪亭时,辟其址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巡抚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又名“乐园”。乐园建成后,其东面为正谊书院,西面是沈氏宗祠和宅院,三部分实为一体。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曾误以为是“行乐”之乐,乾隆间大吏说是“行乐不可训也”。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当时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坐春舻、濯缨处等景点。泾县朱珔来主正谊书院讲席,他在《可园记》写道:“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法可绝故颜,堂曰艳清。池亩许,蓄倏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舫,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庞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灌缨处,旧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孺子之歌,可以灌缨也。”由此可见,园址与沧浪亭同源,园名也与沧浪亭同源,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之句。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也曾在园内讲学。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园中增植梅树逾百。 “铁骨红”古梅有“江南第一枝”之誉。光绪三十一年(19),清政府在洋务派主持下宣布全面废除科举制度,并先后颁布《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和《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使留学生可经过考核获得等同科举的仕途出身。江苏巡抚陆元鼎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作为本地选送出国留学生的专门机构;并于当年选送6名公费生赴英国留学。光绪三十三年(19),又改为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于此,“挹清堂”为阅报室,“濯缨处”则为儿童阅览室。园中植梅百余株,红白绿色俱备,其中古梅“铁骨红”传为黄彭年办学古堂时植,有“江南第一枝”之誉。民国二十五年,举办“梅展”,张默君重来故地。与邵元冲、汤国梨等步韵唱和,传诵一时。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荷花满池,梅林书楼,相互掩映。1951年,可园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办公及师生疗养用,1957年后为苏州医学院使用。因地势颇低,每逢台风暴雨,积水受淹,“铁骨红”梅等古树于50年代陆续枯死。园内建筑也年久失修。1963年,园被列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医学院曾拨款修缮。如今的可园归苏州大学管理,是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办公场所,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8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9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景色宜人,美轮美奂的苏州。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它的历史可上溯到6000至70前。说起苏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况括为“三位一体”,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因而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园”的美誉。它的主要景点有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虎丘,寒山寺、天平山、灵岩山等……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进入山门,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经进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虎尾了。刚才走过的山门就是虎头,门口的两口古井是虎的双眼,左右对称的八字护墙是双耳,临山塘河的石阶是牙齿,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断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

  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继续游览吧!

  谢谢大家!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0

  拙政园和苏州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满满清的审美趣味;而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也是苏州的私家花园,占地 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

  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

  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

  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特别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赋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需要各有表现。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精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珍贵的观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

【出兰雪堂西门,在缀云峰前】

  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在拙政园的任何一点看花园,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围墙、游廊、树木等把整个花园分割并连接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园中有园,园外还有园,别有洞天。一个个障景,象眼前的“缀云峰”,闭合、展开的过程谱写了游园的节奏之美。而园中道路曲折起伏,连石桥都是一波三折,使我们观园的视角时刻发生变化,园林景色在光影变化中精彩纷呈,达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觉,如同展开一幅描绘主人心迹的山水古画。在这点上,拙政园由画而园、游园成画的特色是中国画和苏州古典园林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例证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重要的“阿波罗”。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熟悉《红楼梦》的游客注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

【向右经芙蓉榭,在天泉阁前】

  我们现在在这一部分看到的建筑大都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的时候移建来的古老建筑。芙蓉榭是典型的水榭,卷棚顶,一半建在岸上,一半石梁挑出建在水面上。榭一般面水,两面开门洞而不上门,侧面墙上有窗;因为是欣赏水面景观特别是夜色月影的场所,故称水榭。这里的芙蓉榭取名源自水中遍植的莲花,它们自古就有水芙蓉的美称。如果我们从芙蓉榭的东面看花园,巨大的落地圆光罩以建筑本身的深色调在逆光中把蜿蜒的溪水、曲折的石桥、夹岸的绿树全部引入我们的视野而形成了一幅自然的风景画面,象照相机聚焦一样,构成了一幅成功的框景作品。在整个游园过程的开端,拙政园给了我们一次动人的亮相。在细节处理上,我们注意到水榭临水面的门框上安装的却是方形的落地罩,与圆光罩相对应。在同一条视线上工艺家们运用相对平衡原则,方圆变化,来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味,同时景深就被拉长,审美距离产生了,就更凸现了美。如果说在水榭东面我们领略的主要是自然秀色,同有任何艺术加工的、朴实的美的话;当我们立足于西面正对水榭的曲桥上时,我们将惊叹在一堵高大的云端衬托下、桃花柳绿掩映下的芙蓉榭建筑本身的优雅。那种主体泰然端坐、戗角却轻盈飞翔的姿态、那种整体简朴到、细节却考究到的矛盾的统一给拙政园写下了精彩的序言。

  而身后的天泉阁,外看似两层,实为单层,在建筑上属亭。亭,意源自停,指走走停停歇脚的地方,所以都高在路途中央、假山峰顶承上启下的地方,建筑以攒尖顶为屋面形式,装饰十分简单,大都无墙或者矮墙围护,我们熟悉的有凉亭、驿亭。相传这里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当初园主买的正是大弘寺这块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现在开阔的草地上种植了很多珍贵的树种,有活化石-银杏,不远处还有苏州的市树-香樟和苏州的市花-桂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辨认一下。

  再前面的秫香馆,歇山顶,堂皇正南,八开间的大厅。秫香,也就是稻麦飘香。在这里享受秫香,借指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园主远离政治的隐居市野的心情。我们同时可以注意到中心假山的堆砌方式主要用夯土再在边缘处点缀以石块。拙政园区别于前世园林的叠山特征就在于主要是土山。毕竟当园林专用的假山石日益昂贵日益稀少的年代,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了。

【过秫香馆,经复廊入中部花园,在倚虹亭北侧】

  刚才我们走过一条复廊,是苏州古典园林里非常典型的。在院墙的两侧,依墙设两条走廊。在兰雪堂我们看到在拙政园的平面图上,贯穿园中美景的都是走廊,因此我们说走廊是园主为我们设计好观赏花园的路线。走廊提供了遮挡风雨的活动空间,不但起到了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而且连接着园林的各个景致。其次苏州古典园林在构景上追求“移步换景”的效果,充分体现“空间在时间上的延续、变化和发展”,而廊柱之间框起的“镜头”对准着园中每部分的主景,随着游览者的观景点逐步转换,就可以产生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效果。徜徉其间,沿着走廊的上下游走、左右转移,游园者不但无风雨烈日之累,享受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无限的艺术,还在设计者安排下,平添了游览者追索园主寄情山水的原来性情的欣赏乐趣。

  复廊分割了拙政园东、中两部分,墙上开了25扇花样故称“花窗”。它们不但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重要的是使花园两部分的景色相互呼应,自然过渡。从东部入门口的缀云峰到中心的巨大假山,马上我们的眼前将是一个水的世界。

  我们的视线完全被眼前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在营造上,我们首先看理水。向西望去,我们的视线被强烈吸引在水面亮处,也就是蓝天白云的倒影处,平视过去,一片水池开阔生出浩淼之态。特别是在稍远处,架了一座矮栏曲桥,水顺势沿着右面的山岛流淌转折回旋。在水的无尽处,出现了一个圆洞门,空敞着,透着西部花园的光线。这时我们马上注意到门洞前有亭翼然,随着戗角曲线的向上挑起,接着进入眼帘的是树冠之间的一座宝塔-北寺塔,越上越尖,指向天空。在两岸假山夹峙的空中通道里,由亮到暗,由近及远,由低而高,由大变小,变化生发的节奏和美是不言而喻只能用心体会的,而我们只有兴叹其美的份了。

  园主利用自然洼地,掘地成池,堆土成山,塑造了理想世界中的神仙福地-东海篷莱三岛。北半部分,三座岛屿散落池水中,由堤桥相连。只见近处两条溪水由北向南在岛屿之间悠然注入主流,随之向西奔去,过中途曲桥,在荷风四面亭前从小沧浪方向由南而来的、和从见山楼方向由北南行的另两条溪水汇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开阔的水面,并在别有洞天的门前亭子处形成了一个水湾。同时荷风四面亭所在的小岛处理成半岛的形式伸入湖中,栽上一丛芦苇也把太湖风光纳入这个封闭的园中了。而当我们站在荷风四面亭停驻观赏时,湖水却呈现三水碰撞聚合后又背道而驰,泛起些微涟漪,又往前行。一个报考的水世界逼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把与水相连的神话故事、溪流弯 湖等各种形态、太湖风光的具象比拟得表达了出来,同时种植了莲花,风起时花盖摆动,风静时清水淙淙,水在流动中无时无刻传送着新鲜喜悦的信息。

  在叠山上,三座假山从东面看,山势高耸;从南面看,山体绵延;从西面看,群山连绵;山的多种形态特征惟妙惟肖,“横看成岭侧成峰”,难怪有人说它是堆砌出的立体山水呢。

  而在中部主要建筑位置中,远香堂也以大体量、四面厅的形式占据中心位置。东设牡丹圃,北有荷花池,西面送来走廊另一头的桂花香,南面的冬天有积雪成云覆盖在棱角分明的黄石假山上,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同时也用植物枯荣来展示四季更迭。这种建筑和植物配置之间完美的结合,在园中比比皆是,并且和谐地与园中的山、水溶为一体。造园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在拙政园里不但根据各自的特性完全而完美地展示着,而且相互之间互为依存,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居环境。

  在当今以人为本、以注重生活质量为前提的现代社会中,苏州古典园林折射出的中国人生活的艺术无疑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无怪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草烂漫,顿时驱除了红尘的喧嚣,正慢慢引导我们进入园林的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北寺塔离我们所站立的位置有500米远,并非拙政园里的建筑。从这个固定的视角看出去,正好可以使我们的观赏视线完成向上的延伸。而塔本身也在两侧树影之间自成一景,成为造园家们称道的“借景”范例。

【北移至梧竹幽居】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简单的十四个字把园林景观的精髓和欣赏方式、感受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清风、明月、流水、静山四种勾起诗人灵感的对象,春风、秋月、夏天流水、冬天静山四季观园的要点,爽、明、动、静四种美好的平和的心理感受,游走中寻流水的万千姿态,静坐时看大山雄浑。两句话,又在“梧竹幽居”中突出一个“幽”宇,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中生出无限妩媚,亲切喜人。这副对联真切地传达出明代刘繁荣沉静的品格,正好把拙政园的内敛、细致、褪尽粉饰的风骨点了出来,同时还说尽了江南吴文化的特点:水乡的亲和、小家碧玉的温柔和精致中铺张的宽容。我们站在亭中,四壁开凿的圆洞门一人等高,立刻框起四周的园景而成为四时的景色。春天雨后竹笋破土,节节高;夏日碧叶连天荷花别样红;秋水映照满月,一缕桂香似有似无;冬雪覆盖游廊,粉妆玉砌的世界有梅花和早开的山茶。

  我们还注意到两两相对的洞门,一在岸,一在水;一在明,一在暗;一处可放眼远望,—处有阻挡;阴阳平衡原则还表现在门为圆,而桌为方。不但呈现出二元对位的相对性,我们还可以从观赏春夏秋冬景色的时候感受到空间在时间序列上的流动、廷续变化。一切都在设计中,却不落痕迹,可想而知当时的构思之周全,计算之精密,安排之合理。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1

  定园自称(无依据)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现今的定园是在遗址上重建的,不是古迹。在五月的细雨蒙蒙中,此园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定园内有一条很有特色的长廊,长廊中每个牌匾上都是一幅节日的彩画,从一年伊始的春节开始到一年结尾的腊八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全部都是传统的中国节日。长廊中的节日介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个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是花朝节,一个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下凡的日子。花朝节是这里的花神的诞辰日,每年到花朝节的时候,许多游人纷纷来这里祭拜花神,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祈福;另一个吕洞宾下凡的日子,每到这一天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和游人都来到大街上游玩,人越多越好,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据说这一天吕洞宾会化身为凡人来到凡间,与平民百姓挤挤,谁要是挤到了吕洞宾,来年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

  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塔影湖”的流水相伴,颇具灵性。雨天的塔影湖一改往日的宁静,微风徐徐,碧波荡漾,令游人泛舟湖中的兴致油然而生。驾舟的船夫披上雨衣,带上草帽,划起木桨,船客坐在舟上享受着苏州的时令船点小吃,口感润滑,松柔甜美,真是有滋有味。

  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廊也是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划过身边:采用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的“观花亭”,一展江南风味;眼看只有一半结构的“半亭”和形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伞亭”风格奇特,引人注目。想了解水文化自然不能忘了仔细打量那一座座蕴藏着姑苏特色的桥梁,石桥、木桥、竹桥;拱桥、平桥、弯桥,造型各异,姿态万千。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2

  谈到苏州园林,大家一定会说拙政园、狮子林和虎丘吧!今天我要游的是可园。

  可园,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苏州有这样一个园林吧!它位于沧浪亭对面,面积不大,大约半小时的时间就能游遍它每个角落,它没有大园林那么喧闹和拥挤,处处透露着古代学堂的气息,让游客有一种安静、舒服的感觉。

  一进入园林,眼前就是大圆的门洞,上面横着写了四个大字“四时风雅”,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这个谜,进入了园内,中间是一个大水池,所有的景色都围绕着水池,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水池四周有:春天的绿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红枫和冬天停泊在岸边的小船,四个季节的景色都此时出现了,怪不得叫“四时风雅”呢!

  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简直就是一副画,栩栩如生。

  柳树在风的吹拂下轻轻地飘着,好似姑娘的长发,轻轻的,柔柔的。荷花自然是美的,可在荷叶的映衬下,变得娇小玲珑。枫叶像一位姑娘站在河边静静地欣赏这一切。小船停泊在岸边,一根缰绳拴住了它去向。

  这么一座苏州园林,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3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同里镇区市河总长5.14公里,面积9.37公顷,平均每个市民占有13.9平方米;石驳岸总长6.04公里,临水民居5.46万平方米,占民居总建筑面积的36.9%。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同里也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发展中的同里,以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同里镇国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同里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积极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里,绝对是块不可多得的江南“富土”。

  历史上,同里镇真的称为“富土”。但“富土”之名,过于招摇,故把“富”字不出头,去掉一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来。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土,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土”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4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下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5

  苏州概况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达82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暂住登记人口586万。苏州下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能有的游客会问,为什么苏州会集中了这么多私家园林?苏州盛出状元,从唐至清1300多年时间里,苏州共出过文状元55名,武状元5名,其中连中三元的有1人,连中二元的有8人,苏州归氏家族,自唐懿宗至唐哀宗短短36年间,一家就出了5名状元,人称天下状元第一家。这些状元从朝廷上退下来以后,就会回到家乡建造一座私家园林,为了避免以前政敌的骚扰,这些园林大多数都会建造在深巷中。代表着一种隐退的文化。还有一些外乡人来到苏州后,因留恋苏州的美景,就把苏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造宅定居了下来。从造园条件来看,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具备了造园的自然条件,此外苏州靠近太湖,太湖盛产太湖石,堆叠假山也十分方便。这么多因素综合起来,苏州成为园林城市是历史的必然。苏州最著名的园林当数拙政园,该园是明监察御史王献臣被罢官后所造,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徵明,文徵明诗书画三绝,但怀才不遇。为王献臣设计园林还是生平第一次,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载,该园地势低洼,造园条件很不理想。但“能者无所不能”的文徵明因地制宜,以水造景,错落有致的布置了31个景点。把拙政园建造成了一个水面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一的水景园。是江南园林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拙政园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作为忠王李秀成办公所在地,历经三十多位园主,变更频繁也是苏州私家园林中绝无仅有的。

  苏州菜是比较甜的,就像四川菜无辣不成菜,苏州菜几乎是无糖不成菜。很多外地人都很难习惯这种咸中带甜的口味。苏州菜对时令又是非常讲究,即使是普通人家,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东西也绝不会错掉。比如苏州人吃螺丝、刀鱼要在清明之前,端午的时候吃咸鸭蛋、粽子。冬至的时候吃汤圆,羊羔。其实这些东西平时都有,但苏州人认为这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好吃了。苏州古称鱼米之乡,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苏州人爱吃水产的程度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见的,说起苏州的水产,不能不提到螃蟹。螃蟹以苏州常熟的阳澄湖大闸蟹为极品,阳澄湖大闸蟹膘肥金爪青背,一碟镇江陈醋,一杯菊花茶(可以和客人聊一下杭白菊),一只大闸蟹便成了苏州人中秋节赏月观菊最好的菜肴。

  苏州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的语言,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是女孩子说起来特别好听,但男的说就有点娘娘腔了。在吴方言语系中如无锡话,绍兴话等都没有苏州话来的这么好听。因此很多男人都非常希望找一个苏州女孩子做老婆,即使和她吵架也好象是在听音乐,实在是生活的一种享受。苏州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方言,因此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很多古音,如苏州人说“不”为“弗”,“不知道”为“弗晓得”,句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因此喜欢读古文的人听到苏州话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听觉上苏州话没有宁波话“硬”也没有无锡话“土”。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唱歌,因此苏州话是最不适宜吵架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宁和苏州人吵架,不和宁波人讲话。”正因为苏州人发音特别,因此很多人学苏州话就会总找不到感觉。而与苏州相邻的上海,因其有些发音和北方话接近,学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所以百分之六十的苏州人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而上海人会讲苏州话的却不多。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就是苏州出美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当年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礼物,夫差为博美人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苏州的灵岩山上建造了馆娃宫,以至“木塞于渎”。还有苏州昆腔班的陈圆圆,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就连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也是出生的苏州,这些女子都可算得上倾国倾城。

  市情概况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历史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至2,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电话区号:0512(+86) 汽车牌照:苏E 市花:桂花 市树:香樟

  自然地理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热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历史文化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建城沿革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市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方言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 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 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6

  江苏省苏州市可园风景区位于人民路48号(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基址五代时属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别墅,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为“韩园”宅邸,元、明时其地入大云庵。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此筑园,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又名“乐园”。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误以为是行乐之乐,说是“行乐不可训也”,于是易名“可园”。园曾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道光七年(1820_年),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当时可园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坐春舻、濯缨处诸胜。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临池筑一小亭,取名“浩亭”。园内广种梅花,杂植桃、李、杏等佳果。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20_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第二图书馆)于此。园中增植梅树逾百。“铁骨红”古梅有“江南第一枝”之誉。

  可园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7

  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塔影湖”的流水相伴,颇具灵性。雨天的塔影湖一改往日的宁静,微风徐徐,碧波荡漾,令游人泛舟湖中的兴致油然而生。于是笔者随同游人一起钻进了渔舟,驾舟的船夫披上雨衣,带上草帽,划起木桨,船客坐在舟上享受着苏州的.时令船点小吃,口感润滑,松柔甜美,真是有滋有味。

  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廊也是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划过身边:采用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的“观花亭”,一展江南风味;眼看只有一半结构的“半亭”和形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伞亭”风格奇特,引人注目。想了解水文化自然不能忘了仔细打量那一座座蕴藏着姑苏特色的桥梁,石桥、木桥、竹桥;拱桥、平桥、弯桥,造型各异,姿态万千。

  定园内有一条很有特色的长廊,长廊中每个牌匾上都是一幅节日的彩画,从一年伊始的春节开始到一年结尾的腊八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全部都是传统的中国节日。长廊中的节日介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个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是花朝节,一个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下凡的日子。花朝节是这里的花神的诞辰日,每年到花朝节的时候,许多游人纷纷来这里祭拜花神,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祈福;另一个吕洞宾下凡的日子,每到这一天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和游人都来到大街上游玩,人越多越好,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据说这一天吕洞宾会化身为凡人来到凡间,与平民百姓挤挤,谁要是挤到了吕洞宾,来年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8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

  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19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地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地寿宫,即十三陵中地定陵。范仲淹地后代范允临是他地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地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地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地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解放,留园遭受了很大地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地颐和园以及承德地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地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地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地。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地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地官僚所建地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地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地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地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地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地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地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0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小傅。欢迎大家来到“人间天堂”苏州,今天将由我带大家一同游览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的虎丘。

  虎丘坐落在苏州城西北郊,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出现,因而得名虎丘。

  各位旅客,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憨憨泉”!相传梁代有个僧人叫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他自小患有眼疾,但他的耳朵灵心眼儿好。一次,他挑水经过这儿时,踩在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这下面可能有泉水,于是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有个村民看见了,就嘲笑说,要是能找出泉眼来,他就变成一只大青蛙!正说着,从地下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他顿时感到一阵清凉,随后双眼就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才发现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了这憨憨泉旁。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题,后因年代久远,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问,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拓摹重刻,补上了这“虎丘”二字,但与原来的真迹相比却逊色不少,缺少力度,所以就有了“真剑池,假虎丘”一说。

  剑池是虎丘最神秘的古迹,据说吴王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吴王生前酷爱宝剑,其死后曾以宝剑三千为他陪葬,故名剑池。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一种“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的感觉。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显得十分奇险。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虎丘最引人注目的是建于宋代的虎丘塔,它是苏州的标志性建筑。整座宝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用青砖砌成,共七层,高47.5米,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在吴越大地。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成了一大奇观,所以它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

  宋人苏轼说得好:“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今日一见,你有同感吧?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1

  苏州婚纱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为中国二大婚纱大型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苏州婚纱不仅影响了长三角,也日益影响到了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海外。所生产的产品有婚纱、礼服、旗袍、饰品、结婚相册、婚礼百货等上万种各式各样的婚礼产品,在苏州市政府和苏州虎丘婚纱网的宣传推动之下,苏州婚纱街从最初的几家店已扩大到了现在的500多家。

  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饯品尝,又可作为家常肴或筵席卤菜,是苏州豆制品类中的著名特产。它色泽酱红,香味独特,饱含卤汁,鲜甜软糯,兼有卤菜和蜜饯两种风味。

  松鼠桂鱼

  此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乾隆食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 如今,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经剞花、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嗤嗤如松鼠的叫声。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三宝即为阳澄湖大闸蟹、河虾、桂鱼。阳澄湖湖面开阔,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的理想之地,使阳澄湖大闸蟹形成里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地形分为两个半岛:主岛和莲花岛,插入阳澄湖中,把阳澄湖分为佛手状的东、中、西三湖。

  阳澄蟹庄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强壮厚实,煮后呈亮橘红色,口味鲜甜。在阳澄蟹庄,螃蟹吃法区分大小蟹有所不同:个体在2.5两以上的母蟹、3.5两以上的公蟹通常用水煮、清蒸的方法,个体较小的则以面拖、酒呛为佳。因螃蟹性寒,煮时、食用时多加姜解寒,还需以菊擦手解腥。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讲究的食客还有专门的吃蟹工具:剪刀、夹、刺、榔头等,精敲细剥,其味无穷。据说有食蟹高手能把蟹吃完后的蟹壳还原成整蟹!其食蟹功夫,可谓高也。

  叫化鸡

  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旅游景点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国宝钱币博物馆、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虎丘塔云岩寺陈列室、苏州美术馆、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吴根生钱币博物馆、常熟市博物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丝绸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三山文物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览、吴作人艺术馆、苏州中医药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碑刻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戏曲博物馆、苏州留园、苏州狮子林、苏州网师园、苏州环秀山庄、苏州沧浪亭、苏州耦园、苏州退思园、苏州曲园(俞樾故居)、苏州怡园、苏州启园、苏州可园、苏州听枫园、苏州柴园、苏州半园、苏州鹤园、太仓沙溪乐荫园、苏州艺圃、苏州五峰园、常熟石梅园、苏州惠荫园、常熟维摩山庄、苏州虎丘、苏州盘门、苏州寒山寺、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苏州西园寺、苏州北寺塔、苏州文庙、苏州瑞光寺与瑞光塔、昆山周庄镇、吴江同里镇、苏州木渎镇、苏州甪直镇、常熟沙家浜、苏州光福镇、昆山千灯镇、昆山巴城镇、太仓沙溪镇、太仓张溥故居、吴江盛泽镇、苏州阳澄湖、太仓浏河镇、吴江震泽镇、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常熟虞山公园、常熟虞山镇、苏州吴门桥、苏州淀山湖、常熟梅李镇、昆山玉山镇、苏州灭渡桥(觅渡桥)、苏州行春桥、苏州越城桥、苏州寿星桥、苏州文昌阁太平军营垒、昆山锦溪镇、吴江汾湖镇、张家港凤凰镇、太仓元代三桥、苏州上津桥、苏州下津桥、苏州普安桥、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天平山、苏州石湖风景区、苏州灵岩山、苏州崇元寺、苏州花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苏州雨花胜境、常熟尚湖风景区、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名人馆,常熟虞山十八景,常熟铁琴铜剑阁,兴福寺

  交通情况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轨道交通

  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如果一切顺利,到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都有望建成通车。11月21日,从由建设部委托省建设厅具体组织实施的《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会上传来消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州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轨道交通”,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据悉,省建设厅将根据此次专家组意见进行讨论,成文后交建设部,建设部再与国家发改委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会签,最后上报国务院进行立项审批。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的话,20,轨道交通1号、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道交通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底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年6月通车。

  高速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客运北站,苏州客运南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邮编:21503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体育事业

  苏州世界冠军有16人,包括本土运动员和外地交流运动员。产生了张军、陈艳青等奥运冠军。近年通过交流获得很多外地运动员,并取得优异成绩,其杰出代表之一是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

  苏州状元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另外,辽、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有18人,金有15人。张献忠的在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如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史上历代状元共有552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

  苏州南浩街万人码头处,有一块苏州状元碑“姑苏历代状元名录”,上面铭刻了苏州状元共50名(其中有5名武状元)。如此算来,占中国总状元数的大约10%左右。一说苏州出了60名,而碑上只有50名,因为其余10名状元的是历史上曾属于苏州行政区但现在不属于苏州的县级行政区的人。所以不予铭刻吧!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辖境相当今苏州市及吴县、常熟、昆山、吴江等县市),共有状元28人。明清时期一共产生202名状元,苏州地区就有35名,占全国状元的比例达17%。

  从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苏州地区(包括隋代以来至今的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1] )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人物,共计文状元55位、武状元5位,合60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状元之城)”,状元甚至被称为苏州的特产。[1] 亦包括历史上曾属于苏州但现在不属于苏州的县级行政区,如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属苏州府的嘉定县(包括现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现属上海市)等。苏州各朝状元人数:1、唐代(文状元14位)2、宋代(文状元5位、武状元4位)3、明代(文状元8位、武状元1位)4、清代(文状元28位)

  苏州不仅在古代出了众多状元,到现代也是按人口比例计算出院士最多的城市。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考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第年应试的考生有几十万,如宋朝每年约有40万考生应试,40万人中出一个状元,可谓难得。状元中还有“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状元考试中,只出了1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

  考中状元所得封的官位并不高,一般只封一个六品或七品的官位,即使被皇帝看中,选为驸马都尉,也不过是个三品官。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同里古镇布局与众不同,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镇。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因作战有功,先后担任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

  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颖格式。

  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时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从陪弄出入。

  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人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

  大家看这两扇与退思园一样年龄的门。大门内木外砖,看似笨重,其实作用不小。谁能猜出它的作用吗?砖木结构,青砖能防火,门上闩后可防盗。现在我们来到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

  中庭设计围绕“待客”两字展开。与漏窗陪弄相接隐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两旁,右侧是园主任兰生亲手栽种的广玉兰,左侧这棵白玉兰是修复退思园时移栽的,玉兰树是春天开花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为什么要种玉兰树,而不是种桃树或其他在春天开花的树种呢?一是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二是玉兰寄意“金玉”,玉兰飘香意为金玉满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如果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作多日盘桓,坐春望月楼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岁寒居是主人在岁暮风雪之时,与知己围炉品茗论诗之所。因为园主被革职回乡而建园,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脑袋。因此,主人将自己与左、彭两人誉为岁寒三友。透过花窗,可见清幽的腊梅,坚毅的苍松和神秀的翠竹。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图”,使主客共叙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与右园有“退闲小筑、云烟锁月”月洞门相通,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漫游其间,步移景异。

  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廊船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花木水石布局得体,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如浮水上,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原碑与太仓墨妙亭同时遭毁,故碑拓愈显珍贵。置身堂前贴水平台,环顾四周,一幅浓淡相宜、恬澹静谧的山水画长卷正缓缓展开。

  大家请看!闹红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人站船头,因波荡而似船行,因鱼游而显船动,更有行云倒影浮动,恍若扁舟启航,别有情趣。

  再看水地对岸,天桥与辛台相联,天桥上为桥,下为廊,它模拟秦王朝阿房宫的复道建筑。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将菰雨生凉轩与辛台连为一体,循山洞经石径拾级而上,登临天桥,使人豁然开朗。1985年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时,专家首推天桥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天桥楼廊尽处,有“行至桥端似无路,随山拾级豁然通”的辛台。辛台当为求学之所,当年园主苦心教子读书,虽未必“头悬梁、锥刺股”,却也曾付出“为觅一佳句,捋断三根须”的代价。因而,有任兰生之子任传薪追随革命,倡导教育救国,20岁时(1920__年)以退思园为校舍,出巨资,聘名师,创办私立丽则女学。受聘的教师中有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之父),书法家钱祖翼以及范烟桥、任传鹤、顾乃复等,使得“远方童女,也担簦负笈而来”。开近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风气之先。

  出草堂往东,有三曲桥平卧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桥南古木参天,假山叠翠,桥北水涯山坞边琴房掩映花树间。

  假山之巅的眠云亭,拔地而起,亭下周叠湖石,上亭下洞,为江南园林所仅见。登亭迎风待月,楚河汉界,飘飘欲仙。

  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镜子是园主之子任传薪从德国带回,置身镜前香妃榻上犹如沐浴湖水之中,顿生凉意。“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的楹联,也是当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对园主任兰生的劝诫。

  天桥北侧,矗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灵壁石原产地在楚霸王爱妾虞姬故里的安徽灵壁,俗称美人石。一般常见的灵壁石体积不大,而这块灵壁石体积硕大,十分罕见,它与太湖石自成一体,天衣无缝。在闹红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处,有九扇纹饰各异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诗句的石鼓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道出了退思园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和表现自然的高超艺术。因而灵壁石、石鼓文漏窗纹饰和退思草堂内的《归去来辞》碑拓合称退思园三宝。

  退思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堪称江南园林经典,因为它同时具备了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书画四景指的是琴房、眠云亭、辛台、览胜阁。

  请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轻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画展现眼前。它在成为全园制高点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北墙与西墙之间的呆板死角,使整个建筑布局有了动感。

  我们再说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凉”,冬景是“岁寒三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秋景“天香秋满”所在。大家请看,这里遍植丛桂,每当桂花飘香之时,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觉秋高气爽。若在清风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赏花,更是使人心旷神恰。

  从进园以来我们一直在感受着退思园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在结束退思园的游览之前,请大家关注自己脚下,我们现在所踩的是一块福地。请看,中间的“寿”字,隐意长命百岁,周围五只蝙蝠隐意富贵、康宁、善德、好运、长寿五福,幸福之福。五福捧寿,有寿有福,围绕福寿转一转,福寿双全轮回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绕“福寿”一圈,再随我出退思园。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贴水园而著称于世,同时因为设计者袁龙继承了明代著名的造园大师、《园冶》作者计成的造园艺术,使得退思国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关注。1986年,美国纽约市以退思园为蓝本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庄”。可见退思园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园,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园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中心。不知大家对“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所概括的江南水乡特征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大家只要留意小河两旁的石驳岸,单落水或双落水的河埠,镶在驳岸上系船用的缆船石,那造型各异、散于各处的古朴中透着精神的桥梁,还有铺排整齐的块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也许就会像余秋雨先生那样有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心愿。

  这里是崇本堂,整个建筑占地不足一亩,沿中轴线向北纵深发展。从沿街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到下房共分五进,从正厅到后楼,建筑里前低后高结构,民间称之为“连升三级”,是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它的实用价值在于通风和采光。

  因布局紧凑,且多为木结构,所以在厅楼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

  崇本堂共有三进门楼,分别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遗范”和“商贤遗泽”,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业之志,又时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说明原主人是一位诚实、守信、有文化的商人。

  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内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厅长短窗的腰华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楼底层长窗的腰华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十幅。

  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种隐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称之为“富贵平安”,笔和锭称之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和红梅寄意“喜上眉梢”,满装金元宝、银元宝朝内宅飞奔的图案就是“日进斗金”等等。

  另外还有八仙图、渔樵耕读图、琴棋书画图、福禄寿禧图等隐藏在58幅木雕中,请大家随我一起到后楼寻找,看谁先找全。

  各位游客,刚才向大家介绍了商贾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对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座桥介绍给大家。我们现在站的是长庆桥,正前方的梁式石桥为太平桥,左前方的拱形石桥是吉利桥。三桥小巧玲珑,构筑典雅,因呈“品”字形横跨河面,又有“桥中一品”的美称。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庆事,一定要约亲朋好友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走一圈,以桥名求平安,图吉祥,保幸福。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请一起走三桥吧。

  同里古镇以三多闻名,一是桥多,全镇有49座风格迥异的石桥。最古老的桥是建于南宋宝佑年间的思本桥,距今虽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从宋朝到清朝嘉庆年间,共出状元1人,进士42人,文武举人90多人,如元代进士、翰林承旨徐纯夫,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近代著名教育家金松岑,《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等都是同里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园林多。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柳亚子先生早年生活过的嘉荫堂,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去参观。

  嘉荫堂旧称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亲戚。因经营油坊有方,发迹后从北厍迁到同里,花了两万两白银于1920__年建起了嘉荫堂,堂内各处建筑都有十分精细的雕刻,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我们先看正厅,厅内高大宽敞,颇有几分侯门气派。因为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厅也被俗称为纱帽厅,大家可以数一下,帽翅上一共刻着八幅《三国演义》戏文透雕,有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再请看,五架梁正中雕刻着八骏图,梁的两端刻有凤穿牡丹,凤即凤凰,又称吉祥鸟,牡丹又叫富贵花,凤穿牡丹隐意富贵吉祥。梁底的两幅图案请大家辨认一下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称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图会意,讨个好口彩。

  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清水砖雕门楼,大家已经注意到门楼上枋的浅浮雕图案与刚才庭院地上的图案一致。有谁知道它们叫什么?这一组图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所谓“暗八仙”就是见物不见人,见物似见人。上面的每一种图案分别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芦指铁拐李,宝剑指吕纯阳,朝板指曹国舅,笛子指韩湘子,鱼鼓指张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蓝指蓝采和,扇子指汉钟离。将“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牌上“厚道传家”四字则是主人希望后人将诚恳和宽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传。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禄寿”深浮雕,是祈盼未来生活能够三星高照。整个门楼砖雕简单朴素,寓意丰富,能够使人产生美好联想。

  在结束今天的讲解之前,请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两旁建筑为明清风格而得名。1983年谢铁骊导演以崇本堂为主场景,以明清街、三桥景区为外景地,拍摄了《包氏父子》。从此同里古镇就成为众多影视导演心目中的天然摄影棚。4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将同里古镇指定为影视摄制基地。

  在这条街上,店家销售的大多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状元蹄、腌菜苋、闵饼、芡实、小熏鱼以及各种精美糕点等。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当然,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购买时请向店家索要购物凭证。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苏州导游词作文介绍共23

  定园,位于虎丘山南麓古茶花村内,占地一百多亩,有苏州最大的园内湖塔影湖,及各类古建筑遗址30多处。定园始建于明代初期,相传为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的私宅,内有刘伯温墓等遗迹。定园在历史上曾数易其主,历经多次废弃与重修。到解放初,定园内的建筑已破败不堪,后归入茶花村,成为苏州的茉莉花茶基地。近年来,为大力发展地区旅游业,虎丘镇茶花村两级政府大力引入民间资本,重新修得定园,使其不仅恢复昔日风采,还成为一处以全面展示苏州的茶文化吴文化水文化为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名胜,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定园在明代被称为“刘家村”。明朝定国以后,开过功臣刘伯温有退隐之意,因其曾到苏州虎丘品茶游览,深感到虎丘风光秀丽,茶香醇美,于是暗中派人在虎丘山边塔影湖畔之茶花村之地造园,并把园林命名为“定园”,以供自己归隐定居之用。为了避人耳目,一直把这里称为“刘家村”。直到洪武8年(1375年)刘伯温获准回浙江晴天老家养病。他得知奸臣胡惟庸等会在它的药中投毒加害,于是将计就计对外公开说他暴病身亡,暗中却悄悄来到苏州定园中颐养天年,最后死于苏州,葬于定园。定园便成为当地乡绅和村民纪念这位先贤和开展公益活动的场所。

  光阴荏苒,定园几经兴废,如今许多原有的景致和建筑都随着时光流逝而淹没了。解放后,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引入大量的民间资料,经过2年的考证,规划和修复,目前的“定园”占地100多亩,原有塔影湖水面26亩,各类景点30余处,并经常开展互动性民俗表演活动,定园的表演也是不断更新和调整的。定园已经成为一处全面展示苏州的茶文化,吴文化,水文化位一体的独特园林名片,使大家在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不同的园林景致和水乡风情。在五月的细雨蒙蒙中,此园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正如大文学家欧阳修所说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