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篇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2022-10-27 08:10:57综合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篇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篇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供大家品鉴。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篇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1

  浅析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国贸1141 刘春连

【内容摘要】江西作为我国内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产品的优越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江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江西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省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此文从生产、加工、流通和体制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在,并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扩大江西农产品贸易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出口贸易 问题分析 对策

  近几年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同时必须看到,新阶段农产品出 口贸易无论从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与过去比较都存在很大不同。而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门类、多层次,特别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食品的农业经济优越条件。因此,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江西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江西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长期的农产品贸易中,江西农产品贸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1.生产方面。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且价格低。江西农产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江西许多农产品的外形、大小、营养成份不符合要求,存在农产品污染,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主要农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如大米,由于在品种、米粒长度、千粒重、淀粉含量等方面与国外大米存在较大差距。江西农产品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2.加工方面。江西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附加值低。江西农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足的现象,产品附加值不高,多为初级原料类产品,整个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江西加工农产品额占江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也就是说,在出口的全部农产品中有%为初级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低,自然价格也低,是影响江西农产品出口的原因之一。

  3.流通方面。出口渠道不畅。江西农产品出口渠道开发不够,提高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江西省普遍存在农产品出口渠道不畅问题。一是出口模式落后。一般出口模式为:拥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国营或民营公司通过收购或事先签合同,从农村取得货源,然后直接出口或经过简单加工、改装后再出口,赚取外汇。二是贸易体制落后。江西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是农民管生产、小贩管流通,外贸管出口,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形势。

  4.体制方面。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的阻滞。从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看:目前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的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农贸、工贸与技贸处于分离状态,产销脱节,缺乏一致对外的出口宏观调控政策与手段。国有外贸企业仍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其体制和运行方式不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国际营销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二、扩大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

  1.生产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制约江西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加工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开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商品结构中低价值的初级产品比重大,对扩大农产品出口额贡献甚小。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并且我国的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造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江西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农产品原料相对而言来讲比较丰富,而且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科技需求的水平相对较低。江西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目前落后的加工水平,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高的农产品品种。

  3.流通方面。

  企业。培育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小生产的农户运用新技术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造成劳动生产率低,进而导致成本过高。目前江西省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成效,但仍未改变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状况。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并不断拓宽农业外领域的稳定就业渠道,同时鼓励农业大户或企业搞农业开发,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搞连片开发,统一经营,逐步形成新型的农业生产力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严重阻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因此,江西省应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三权分离”,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农业企业家队伍,使农业微观主体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适应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产业系统

  4.体制方面。进一步改革江西外贸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机制。在江西农产品出口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外贸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赋予大型农业企业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更多的出口经营权,使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采取利用企业出口的各种优惠政策来扩大出口。江西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促进机制,重点放在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信贷和担保制度、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等方面。深化农业外贸管理体制政策,建立一套对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从而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双方目标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甘肃农业,2006,05.

[2]刘辑川,高云.加入WTO对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0(4).[3]朱广其,赵家凤.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宏观经济管理,2007(5):54~56.[4]冯簿发.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J].经济研究,1997(1):45~5.[5] 胡萍李志强江西农产品出口超5 亿美元[N]江西日报2009-01-09 [6]李练军.江西农产品出口现状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 [7] 梁媛媛,郭锦墉.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7:243~244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 农产品国际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的局面, 已连续几年出现逆差。虽经多方努力,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 但今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今后我国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战略调整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调整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但仍呈现大进大出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基本格局。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由去年亿美元缩小为亿美元,下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营障碍分析

  1.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

  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这种竞争能力涉及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方面。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除少数品种外,基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1)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因缺乏严格与细致的分级分类而没有足够的多样性,中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2)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在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在加工产品方面实现了功能化,但中国尚未做到;(3)中国农产品在达到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2.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虽已完成由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成向现代市场制度的接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经营应完善三个方面的体制与制度建设。(1)农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肥、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系统;(2)农产品销售中的合作制,如股份合作与契约制;(3)农业经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灾害保险及其它类型的经营风险保险。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散漫的、随机的、小农式的。

  3.初级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业

  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总体看在农产品加工业与整体农业的产值之比方面,中国为比,而发达国家为3—4比;在初级农产品加工的比例方面,中国为20%—30%,而发达国家为90%以上,其中深加工为70%以上;在加工类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方面,中国小于30%,而发达国家达80%;在加工类产品相对于初级农产品的增加值方面,中国仅为2—3倍,有的甚至为倍,而发达国家平均高达5—7倍;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初级

  农产品生产业的劳动力之比方面,中国远远小于1,而发达国家远远大于

  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以贸易农业取代安全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中国长期以来以“ 粮食安全”为主导的农业思想,不仅产生了一个单一的、低质量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 安全农业”,而且产生了一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经济效益低下”的错误认识。这一认识既隐含在“农业为基础、工农业为主导”、“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等决策原则中,又实际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乡镇企业实践中。甚至至今仍有一些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者认为,“ 从长期发展看,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降将导致农产品贸易由盈余转为逆差”,并且“ 不可扭转”,因而应“促进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

  2.由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取代单一型结构

  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条件建立起多样化农业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极具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所形成的鲜明的地区差异。同时,由多样化结构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优势,而且还有它的经济优势。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层次:(1)洁净、卫生、安全性加工,即表面处理意义上的加工;(2)强化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品质意义上的加工,即MADE OF意义上的加工;(3)改变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性状意义的加工,即MADE FROM意义上的加工;第四是复合性加工,即合成意义上的加工,这就是说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实现多物品的功能组合。上述层次表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加深,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李 业:品牌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张传忠:品牌战略精要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王新新:品牌本体论—对品牌的另类解释,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网, 2006-12-12.[5]卫海英,祁湘涵: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品牌资产生成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马小辉 王粹月

  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48%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希望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有所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保持了40%-50%的份额。198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按SITC统计,200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亿美元,比1980年的亿美元增长倍,据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达亿美元,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第二,农产品贸易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改善,贸易顺差扩大。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亿美元,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第三,沿海、沿江和边境地区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中国近十年来每年5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大省基本集中在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上海、辽宁、江苏等沿海、沿江和边境地区,内陆地区还没有出口超过5亿美元的省市。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1995-2000年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以上,据2003年数据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其次是欧洲市场,占15%-20%左右,2003年我农产品出口欧洲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对北美、非洲、南美洲、澳洲的出口较少,占3%-7%左右。

  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003年我国从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进口农产品亿美元、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和%。其次为澳洲,占到10-14%左右;欧洲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波动较大,占6%-15%左右。

  第四,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品种上看,粮食、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增较快长,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较多。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万吨,粮食净出口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我国进口大豆万吨、食用植物油万吨、棉花万吨,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同时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分别达到%、%和17%。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

  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认清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这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

  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0年1-8月份,亚洲占出口份额的%,山东省2000年农产品出口日、韩就占80%左右。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毫米,比国际名牌大米短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外名牌大米平均为%,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