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3篇 敬老院院长先进材料

2022-11-01 15:01:22综合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3篇 敬老院院长先进材料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3篇 敬老院院长先进材料,以供借鉴。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3篇 敬老院院长先进材料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1

  老人们的“好女儿”

  走进某某敬老院,老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的“好女儿”,这位老人们口中的“好女儿”,就是某某镇敬老院的院长沈照琴。

  1999年5月,51岁的沈照琴从某某镇长生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组织上安排其担任敬老院院长职务。自1999年5月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带领全体工作人

  员,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建立健全了敬老院一整套规章制度,创新“以副养院”工作路子,为孤老们创造了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入住老人由本镇的孤寡老人扩展到外省、市、县的寄养老人,由99年的28人增加到100人;敬老院的固定资产由99年的60万元增至目前的200万元;现有住房60间,床位125只,入住老人达到了百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4年,沈照琴同志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市孝亲敬老之星”、县级示范党员等多项荣誉,某某镇敬老院已连续7年被评为“县先进敬老院”。2005年敬老院还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

  作为一名老党员,沈照琴干一行爱一行,责任心、事业性极强,担任院长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岗位上。作为院长,她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并不断探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面对全新的工作,她积极向业务部门请教,向邻近乡镇敬老院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同时,结合某某实际,选配了6名从妇女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党员干部,成立了院长、工作人员及五保老人代表三方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制订了学习、管理、评比、财务、安全保卫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健全各类制度的基础上,沈照琴还不忘为敬老院节省各类开支。同时,明确院长、护理员、炊事员、医务人员等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了对待老人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护理要求,使全体老人都得到亲人般的细心照料,使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

  在某某镇敬老院,每位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舒适、贴心的服务。每天清晨五点之前,沈照琴就与全院的7名工作人员一起,为需要特级护理的7位老人更换尿布、翻身清洗、修剪指甲、送粥喂饭,为所有老人提供生活上全方位的服务,起早摸黑,八年如一日,从不嫌苦、从不嫌脏、从不嫌累,让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敬老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曾有一位患有严重便秘的91岁老太范桂英,每次排便都十分痛苦,沈照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亲自用手帮助老太疏通,让老太感激不尽;时年77岁的“五保”老人陈根毛一天晚上“老慢支”突然发作,危及生命,由于沈照琴的及时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和悉心照料,终于把陈根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年近七旬的老汉张志桃,刚进院时脾气相当差,但经过沈照琴一段时间的悉心照顾,老汉明显感受到敬老院的温暖和自身的缺点,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寄养老人孙志华,五个儿子条件均不错,但敬老院全方位的服务让他感觉到敬老院才是他真正的家,过年时也非要留在敬老院。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沈照琴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特级护理师”。周边镇乃至上海等外省市的老人也闻讯要求入住某某敬老院,目前已有集中供养老人47人,53位自费寄养老人,其中15位来自外镇。为了丰富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沈照琴还与学校联系,每季为老人们免费演出各类文艺节目;与镇社区文艺队挂钩,定期观看文艺队表演。

  敬老院需要不断发展,老人生活条件需要不断改善,沈照琴意识到靠政府的拨款、工作人员的努力和自己的精打细算还远远不够,需要做好增收文章。为此,她创出了一条“面向社会、自主经营、以副养院”的好路子。经过反复思考,她选择了以创办老年活动室作为创收的突破口,用优质服务吸引院外的老人到院内活动。由于服务周到,活动室成了老人的乐园,仅此一项就为敬老院每年创收2万多元。在办好老年活动室、人气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自费寄养老人的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在沈照琴的努力下,敬老院还办起了小型养猪场;原为院内老人办理丧事的场所由于服务到位转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安息堂,这些都为敬老院拓宽了增收渠道,敬老院的净收入逐年递增。针对这部分收入,沈照琴合理分配,与老人们同吃同住,仔细观察老人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为老人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却从不以院长的身份获得比其他工作人员高的待遇。一是改善硬件设施。2003年投入万元对2号楼进行改扩建;2004年添置太阳能热水器、煤气大锅灶、电视机、电风扇等一批改善老人生活条件的设施;2006年又在县民政部门和镇民政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32万元的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补助资金,共投入万元,使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改善老人的生活福利待遇。每天为老人提供可口丰富的配餐,配给四季服装等生活必须用品,每年还发放给每位老人节日费、零用钱近600元,还订阅了四份报刊供老人阅读等

。三是为城镇“三无”老人提供医疗补助费,每年约1万元。四是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报酬,每年每人1万元以上。

“花香引得蝴蝶来”。当问起那些周边镇的寄养老人为何选择某某敬老院时,他们均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除了收费适中,最主要的是沈院长和全体员工态度和蔼、服务到位,让我们在这里过得舒心、安心、放心,深深感到家的温暖。”当有人问

  起“沈院长您累不累”时,她总是淡淡地说“看到他们每天都那么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形势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沈照琴满怀信心,她将带领敬老院全体工作人员,携手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越过越精彩,真正散发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和热。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2

  一、心存大爱舍小家为大家

  2008年,**乡敬老院建成了,因敬老院地处偏僻乡村,离乡政府一二十来里路,路经一遍坟场,谁愿意放弃手头轻松的工作去护理那些孤寡老人呢?正待领导为难之时,在经管站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志却自告奋勇地向党委政府提出了申请,申请派到敬老院去工作。

  二、不辱使命挑重担,苦中求乐

  敬老院五保老人入住的那天,各村的孤寡五保老人被村领导相继送到了敬老院,可送来大部份都是残疾人和一些高龄老人,一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骨瘦如柴,有推着轮椅来的,有双目失明拄着拐杖来的,还有因智障面部表情怪异的人,还有一个老人因精神病全身沾满了大粪,臭气熏天,还动手要打工作人员,当时的情景无不让在场的人望而止步,可她并没有选择退缩,直觉得鼻子一阵发酸,眼角湿润了。

  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也从未真正睡过一晚安稳的觉,与老人同吃同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呵护,曾多少个深夜,**院长一次又一次把老人送进医院,亲自陪护在老人病床前,换洗衣服,端尿倒尿,喂饭送药。80多岁的杨名校老人前年中风了,没有一个亲人,一年多来全靠**院长亲自护理,直到去世,还是**院长亲自为他穿上寿衣,几年下来,**院长一共为二十多个五保老人养老送终。为了方便五保户小病就医的问题,她曾多少个夜晚没有合眼,苦学医学常识,从网上收集大量的老年健康知识为老人上健康课,进来大量的医药用品,购买了血压器,听诊器等医疗设施亲自为老人就诊。院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老人们的穿衣问题,她便号召所有的亲朋好友把自家闲置的衣服搛献出来。每年重阳节,她不忘为老人忙活一整天,准备最丰盛的擂茶,陪老人聊天喝茶,老人的每一个生日,她亲自煮上几个荷包蛋端到老人床前,老人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关爱。2010年,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正值风雪交加,气温零下几度,经常离院出走的精神病患者**再次出走了。

  四、她用她最真诚的爱圆了孤寡老人们的一个梦想

**院长的外婆是09年年底去世的,同年9月,**院长姐姐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开学时,全家人因高兴送他到了飞机场,90岁的外婆也去了,可谁都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让90岁的外婆老泪纵横,握着**院长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终于看到飞机了,死也值得了!”**院长的眼眶湿润了:想到众多儿女的外婆一把年纪了临终前才看到飞机,更何况那些孤寡老人他们一辈子没有亲人陪伴,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身在常德甚至看不到常德城市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今日面貌,他们又何偿不想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看一看,走一走,想看看火车到底有多长?飞机有多大?这是老人的梦想,也是老人的心愿,老人需要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份关爱吗?**院长记在心里疼在心上,可要带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外出实在是不点不可能。2010年5月1日,不可能的事还是在她身上发生了,**院长带着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克服重重困难为期一天的常德之行。

  五、不计报酬,吃苦耐劳,只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院长原是乡经管站一名会计,自从她兼任起敬老院院长这份重任,经管站的每一项工作她都是如质如量地完成,如此同时,她还协助乡民政所长协管民政工作,有人说:她没有三头六臂,每天要照顾那么多五保老人,哪还有精力从事其他的工作?可她就是做到了,她每天从早到晚忙于敬老院的烦琐事,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老人睡下了,她才骑着摩托车来到乡政府,常常在电脑旁工作到深夜,因为民政所和经管站很多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才能完成。

敬老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大全]3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记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

  抚宁县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是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他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高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1999年,龚治宇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驻操营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瓦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他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龚治宇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敬老院的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他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他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在他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1000元提高到如今的3000多元。经他多方面努力,筹措资金,敬老院瓦房全部翻新,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木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床头柜、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电褥子。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他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他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院里的老人大多年岁已高,体弱多病。2008年,81岁的老人何广有,患肺心病、心衰住院治疗,院里缺乏人手,龚志宇白天晚上一直看护着,为老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一直陪护到老人出院。王明宽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迷路。龚治宇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关心,有几次到吃饭时,发现老人不在,他顾不上吃饭,就急忙出门寻找。到附近,到老人的侄儿家,常去的地方,甚至到野外,有时找到深夜,才把王明宽老人找回来。他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既当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厨师,在每一位老人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