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篇 汪曾祺聊斋新义在线阅读

2023-02-21 04:58:08综合
  • 相关推荐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篇 汪曾祺聊斋新义在线阅读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篇 汪曾祺聊斋新义在线阅读,供大家品鉴。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篇 汪曾祺聊斋新义在线阅读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1

  汪曾祺的小说深受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对蒲松龄《聊斋》的改编“实验”,《聊斋新义》是比较特别的一部,198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以来,被众多读者争相传阅。近期,由著名编剧史航策划并作序的《聊斋新义》单行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来纪念汪先生的百岁诞辰。

“我想做一点实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1988年,汪曾祺在给《人民文学》的创作谈中这样写到。《聊斋新义》是汪曾祺对蒲松龄《聊斋志异》部分篇章的改写,共13篇。

  汪曾祺之子汪朗先生认为,父亲独有的清新质朴的语言魅力,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改写《聊斋》再合适不过。“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

  作为《聊斋新义》的特邀策划人,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坦承自己是《聊斋》的“铁杆粉丝”。他特意为这本书作序《我就是想说说我的惊奇》,在对比不同版本的《聊斋》时,史航说,汪曾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了聊斋原著故事,让这本古代小说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散发出更多时代新义。

  著名学者、传记随笔作家止庵觉得,《聊斋》在汪曾祺的改写下,成就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人与妖的阴阳世界不再变得冲突、对立,故事的总体脉络没有多大变化,却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说起这本首次出版的《聊斋新义》单行本,汪郎先生赞叹道:“这是我们老头儿作品里面‘添料’最多的,也是老头儿出版的各种文集当中制作最精美的书之一。”的确,该书收录了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著名美术家于受万的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可谓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包含多种审美体验的精心之作。

《聊斋新义》除了普通版本外,还将推出限量版本,全球限量600册,限量版图书扉页有全球唯一编号,拟请史航、汪朗两位老师亲笔签名,并钤汪曾祺印,漆口版为三面书口漆玫红色,为爱书者提供一个更值得收藏的版本。

《聊斋新义》作为汪曾祺先生第一个面世的单行本,为聊斋经典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以此纪念永远的汪曾祺先生。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2

  汪曾祺的《聊斋新义》脱胎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原作相比,主体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情节化繁为简、清晰明快,又增加了一些生活的场景或细节,人物变得更具体、可感。这些小说不只是一种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对原来故事的简单转换,而是在语言、人物、意义等多个层面都进行微妙的重塑。通过他的改写和再造,它们最终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这是一组有意思的短篇小说,在趣味性这一点上也许甚至超过原作。弥漫在 《聊斋志异》中的那团恐怖气息被褪得更淡。我读到的是一个生趣盎然、充满流动性的世界,人与万物是浑然一体的,实与虚、生与死、阳与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的必然、绝对,彼此间可以流畅地交谈与转换,让人联想到奥维德的《变形记》。《黄英》中两个菊花精变成姐弟,能“花随人意”地培育出各种奇异的菊花,令爱菊者马天才惊诧不已。《陆判》中十王殿的判官轻而易举就能给朱尔旦换别人的心,给他的妻子换别人的头,两人依然活着,而且在同一个身体上仿佛都同时活着两个人。《人变老虎》中这点更为显著,向杲渴望变成老虎为兄长报仇,他向着神庙墙上画的老虎喊:“我要是能变成老虎就好了!”喊着喊着身上就长出毛来,再一看,已经变成一只老虎。报完仇后,他又希望变回去,于是 “想着想着,他觉得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全都掉了。”

  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的最初意图,是“做一点实验”,想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具有一些“现代意识”。汪曾祺在改写的时候,带着现代的审美、道德的评判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故事,对小说原来携带的认知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修正、强化或摒弃。他试图通过小说传达的,也是这样一种现代生活的态度、观念和认知。例如《蛐蛐》一篇将原来《促织》的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受官加爵的大团圆结局改成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和感染力。《捕快张三》中张三在得知妻子出轨后虽然愤怒,但阻止了妻子自尽,说出一句“一顶绿帽子,未必就当真把人压死了!”这种大度宽容的观念即使在当下都是罕见的。《双灯》传达了一种突破传统婚爱观念的超前认识,“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我就得走了”,“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陆判》中判官按照朱尔旦的愿望将貌美女子的容貌换给妻子,她再也认不出自己。小说结尾她说“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这种对自我的追问具有很鲜明的现代性,甚至可以和米兰昆德拉的 《搭车游戏》类比。

  还有一些篇目,汪曾祺有意减弱了其他成分的分量,着重突出了其哲理性的主题,使之获得更深一层的意味。尽管这些哲理性笔记朴素、简约,而且并不形成一种系统的认知,各自分别体现着来自儒释道不同方向的影响,但就单篇而言,这些闪烁的火花点亮了小说本身,赋予小说一种灵动的思想性,使之不再只是奇闻逸事的记录。《牛飞》像一则寓言,彭二梦见自己买回的牛长翅膀飞了,顾虑之下决定把牛卖了,恰巧在路上遇到一只正捕食的鹰,抓的时候不料鹰挣脱,卖牛的钱也被叼走了。一个老头说:“世上本无所谓牛不牛,自然也即无所谓飞不飞。”寓意着对人生得失的释然。《画壁》写商人朱守素在一个佛寺看到一幅天女画,画中天女之美唤起他的欲念,想入非非,不觉竟进入了画中、与天女同住,直到同伴寻找、长老弹画壁,他才恍然出来。小说借长老道出对真与幻的认识:“幻由心生。心之所想,皆是真实。”《同梦》写士人、妻子和小舅子三人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个梦:士人出轨,妻子发现,小舅子扔石头把士人的头砸破。这让人想到博尔赫斯改自《一千零一夜》的小说《两个做梦人的故事》,对这种神奇“巧合”的发现背后隐含着对世界神秘性的认识。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

  汪曾祺的小说不似洪水奔流,并没有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但就是一些家常琐事,人生百态,柴米油盐,却能在汪曾祺的手中开出清新的兰,飘逸着馥郁的芬芳,笼罩,氤氲,直浸入心房。

  小说中,有着淡淡的如兰般的爱情,我认为其中经典的是《露水》一篇。两个家破人也几乎全亡的男女因同在轮船上卖艺而相知,这样,男人开始给女人拉胡琴,女人唱曲,两人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但他们没有提到爱情,或许在他们眼中,生存下来已属不易,爱情这种东西实在是奢侈品。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确实泛着爱情的甜蜜,甚至有一种诗意的味道:“他们常在河堤上坐坐,看看星,看看水,看看夜渔的船上的灯,听听下雨一样的虫声,七搭八搭地闲聊天”。他们不懂哲学是什么,但他们却活的很有哲学意味。就这样,他们渐渐的赚了些钱,但天有不测风云,男人却在这时得上绞肠痧而死,女人为他披麻戴孝,第一次呐喊出他们的爱情:“我和你是露水夫妻,原也不想一蒿子扎到底,可你就这么走了!就这么走了!就这么走了!你走的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你是个好人!你是个好人!你是个好人哪!”女人放开声音,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因不测之灾两个本能幸福生活着的可怜人又这样分开,阴阳两隔,原来,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没钱!”,而是“没了……”。露水本就是脆弱的,平淡而不起眼的,黎明曙光,对万物都是美好的,唯独露水,这是它生命中最后的闪光……露水好大。

  小说集中另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昙花、鹤和鬼火》。这是一篇很朦胧的作品,朦胧中蕴含着少年青涩的成长。刚开始并看不懂这篇文章(虽然现在也看不太懂),但这真的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算一开始不懂,但却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美感。整篇文章的色调都是淡淡的,颜色也丰富,就像印象派的名作,让人不由自主地脑补出一幅桃花源般的乡村美景。这是主人公李小龙的青春,就像昙花,叶子嫩绿,花色雪白,香气醉人,很美好,也透着未知的神秘,你永远不会知道那天晚上昙花会开,就像不知道美好的青春会怎样“于是李小龙走了两盆昙花,一盆放在床前,一盆放在他的梦里”。

  还有那只鹤,在淡蓝如水的天空中,美丽而凄凉的飞着,让李小龙永远难忘,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鹤。李小龙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但却都不是那只鹤,这是当然的,青春的任何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青春。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