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2023-03-27 08:48:31综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

【学习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2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多媒体资料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__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__地一日游”的最佳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到5__,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和连年战乱,使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因此,本单元的考查热点为:

  1.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为什么说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结合我国3—6世纪的历史概括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

  2.重大历史事件。如西晋灭亡的原因、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第一次人口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民融大融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重要历史人物。如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北魏孝文帝。

  4.重大文化成就。涉及数学、农学、文学及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这段历史最明显的特征有两点,学习时应着重把握这两个特征。

  其一,国家大分裂。学习时要注意各政权的名称、顺序及建立和灭亡的情况。尤其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西晋的灭亡。

  其二,民族大融合。要注意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这一段时间里民族关系的主流。学习时要掌握民族融合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既要看到它是民族融合推动下进行的改革,又要看到它反过来促进了民族融合,也要看到它对推动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方面,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在文化方面,要善于用列表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显能测试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

  2.公元200年曹操大败袁绍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城濮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魏国的建立者()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

  5.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6.南北朝时期,在农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是()

  A.刘徽B.祖冲之C.郦道元D.贾思勰

  7.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

  A.263年B.265年C.280年D.317年

  8.南朝的最后一朝是()

  A.齐B.梁C.陈D.宋

  9.北朝末年,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A.东魏B.西魏C.北齐D.北周

  10.《兰亭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B.顾恺之C.曹操D.陶渊明

  二、材料分析题

  11.“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提人物是谁?

②他们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三、识图题

  12.阅读下图

  回答:

①图中所示书籍的作者是谁?

②此书在我国及世界农学史上有何地位?

  四、问答题

  13.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

  潜能测试

  一、材料分析题

  14.魏主下诏,以为:“宜改姓元氏。”

  阅读材料回答:

①魏主是指谁?

③本诏令指出什么改革?其目的是什么?

  二、识图题

  15.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

  回答:

①图中A、B、C各代表的国名是什么?

②图中D、E两处分别发生了什么战役?

  三、问答题

  16.试结合西晋的灭亡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谈谈实行正确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显能测试

  1.A2.D3.D4.B5.B6.D7.C8.C9.D10.A

  11.①前秦丞相王猛;东晋宰相谢安。②王猛励精图治,使前秦强盛起来;谢安主张抵抗前秦的进攻,派兵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12.①贾思勰②这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13.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求食,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潜能测试14.①北魏孝文帝②改鲜卑姓为汉姓,目的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15.①吴国、魏国、蜀国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6.答案提示:可结合西晋的民族奴役和压迫政策及孝文帝的民族融合政策,说明加强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4

【课程标准】:

  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6

  导入新课

“结合史料(课本)能总结出“开元之治”原因者,将获得大唐开元盛世游的机会。”

  什么是开元之治?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称之为“开元之治”。

  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出示唐玄宗画像

  提起唐玄宗,同学们能翻译出这句话吗?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

(因为唐玄宗少年时在老百姓中间生活过,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刚即位时,很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疾苦,很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务,都亲自办理)

  由此导入新课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讲授新课

  为了开创繁荣昌盛的景象,唐玄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开元之治):

  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

②重视;

③崇尚节俭,命人烧毁珠玉锦绣,表示的决心。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经济上⑴农业:

  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优点。(省力;翻土块,相当完善。)

  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听讲理解形成认识: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观看”开元盛世’从西域引进的蔬菜品种、陆羽《茶经》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元盛世’农业特点

①兴修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品种增多、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商业方面:

  观看长安平面图,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商业特点

  1)明确当时唐朝繁华的都市有。

  2)长安城的布局:城内分为和(长安城中的坊和市分别指和。)

  3)唐代的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个的大都市

⑶手工业:

  观看“唐画中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手工业特点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邢窑和(最的)。

  老师归纳:开元之治是唐朝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时期。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比较了历代盛世之后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因为在唐玄宗统治中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我们已经知道在统治前期,为了取得良好的统治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但是开元盛世的取得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吗?哪些方面促进了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努力

  2、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奠定的基础

  3、劳动人民的创造

  4、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

  课堂小结: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新气象

  2、手工业的成就

  3、商业城市的发展

  布置作业

  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

  2、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