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行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
梦想承载着希望和未来。“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它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构建未来蓝图的神奇画笔。一个助学政策,就像阳光,照亮了无数人的梦想。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姐弟三人是靠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抚养长大的,每次上学前看见父母对我期望的眼神,我就有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我只有好好的读书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我选择了大学,希望通过大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学时,我为了考大学,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那时对大学充满向往,天还没亮就起床,一直到晚上一整天都在学习,我期望我能考一个理想的大学。转眼间,我就到了大学。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刚来到大学时,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可是,我也没忘记来学校的目的,我要学好专业课,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每天思考着自己以后该做什么?思考着在大学里面自己该做什么?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的原则。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我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把所学的各门功课进行仔细的整理,并且反复地背诵,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告诉自己时间不能荒废,有时候我也去做兼职,后来,我申请了助学金,我非常感谢国家的这个助学政策,它让我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这对于我们这些贫困生来说就像一道阳光,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它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家对我们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
感谢祖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助学、筑梦、更是铸人,让我在点点滴滴中成长。学习上我更努力奋进了,成绩也有很大进步。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对国家的感激之情,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学好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助学政策像阳光一样照亮我的生活、我的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辜负国家对我的期望,我一定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毅然前行。
文明是一朵花,在我心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文明是一艘船,帮我渡过波涛汹涌的江河,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文明是一伸手,是一弯腰,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4月16日那天,云朵姐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天气也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毛毛细雨,让人猜不透。可这个坏天气,并没有打破我兴致勃勃的心情,我带上碧绿的采访证,梅红色的相机,还有采访本和笔就出发了。“滴答。滴答。滴答”雨点打在雨伞上,我抬着脚跟走到学校。等同学们都到齐的时候,我们就跟着老师来到了瓯海大道的十字路口来采访交警。在去十字路口的路上,我发现到处垃圾,臭气熏天。其实,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可人们就是不肯多走一步,让垃圾无家可归。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十字路口。雨中,交警叔叔戴着帽子,穿着制服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交警叔叔为了人们的安全,不管自己的健康,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过了一会儿,老师带来了一位交警叔叔。那位警察叔叔一下子变成了我们“围攻”的对象。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交警叔叔为我们一一解答。
“交警叔叔,请问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吗?”我问
交警叔叔回答“:马路通畅了,因为禁止超过二十几米的车子进入。”
接着,大家都纷纷提问。“每天的不文明现象多吗?都有哪些治理办法?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交警叔叔不仅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一停(在路边停下),二看(看看右边有没有来车),三通过(要较快通过,不能很快或极慢);不要看两边没车就闯红灯;不要从车窗户里扔垃圾。.。.。.
这次我在采访之中明白了文明不是你我,而是我们大家都要做的,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文明和不文明的事。那次,我看见一个小妹妹把垃圾随手一扔。我看了,立刻跑过去,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对她说“:垃圾要放进垃圾桶里哦!”她接过我手中的垃圾,向垃圾桶跑去。
从现在做起,不让垃圾落地,让城市更美好!
有一句俗语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人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在把现在与以后联系起来之后再做决定,也远远不迟。
我曾在书里看过这样一张漫画,漫画里是一只熊和一个猎人撑着一根树枝坐在山顶上。猎人的枪口对着那只熊,而熊咆哮着,好像蓄意要扑向猎人。这张漫画引起了我的沉思:猎人最后会不会朝着熊开枪?而那只熊会不会扑倒猎人?但就此来看,彼此不动手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谁先动手,树枝都会因此而不平衡,最后只能是双方都落下了悬崖,于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在做一个决定之前,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不然可能会落得一个从山顶到山麓的结果。
古人常说:“三思而后行”,无论行的是什么,我们要看重的是“三思”。三思指的是再三考虑、多加思考的意思,那要思的是什么呢?思考做这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思考这件事的后果会是什么,思考为什么要去做它,思考怎么做才能把它做到最好……只有再三考虑清楚了,我们才能做出一个正确并且恰当的决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情不计后果,一瞬间想到什么就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想清楚结果是怎样的,最后结果有好也有坏。我们不能否认突如其来的想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往往有时候事情还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得取决于事情的性质和人们的决定。但是有时候,一件事情可能会因为一个冲动的决定而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我们不能鲁莽行事,理智和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在生气的时候,会因为一时的气愤而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结果造成了自己的难堪。也有很多人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让好事情变成了坏事情,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正如老板会因为你工作完成的不好而训斥你,没有努力学习取不到好成绩一样,一旦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事情就不那么如意了。外界条件是多变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可以不变,只有思考清楚,沉着、理智的作出决定,才不至于在将来的日子里感到后悔。
“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只有多思、多看、多想,才不会进退两难,给自己、给他人都留点余地,才能站稳了脚跟,才方便在以后的日子里相见。
轻轻翻开《史记》,历史的年轮旋转着重现在我眼前,帝王将相的人生总在炫出无尽的光芒,而我所模糊的“纸上谈兵”总让人遗忘,那暗淡的“宰予昼寝”的故事总也引不起谁的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已经悟透了这个道理,行胜于言,每个人的成功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在纸上写出来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将这豪言壮志表现出来。去行动,去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者。所以不努力怎会成功,不去行动怎么会扬志,一肚空话,一腔热血,一纸滥语,又有何用。
荀子曾经感慨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人的智慧怎么就在自己的生命中行不通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鱼虽美丽动人,空看绝不会有所收获,梦想虽辉煌灿烂,大言不可能促你成功。当今符号巴菲特的女儿小时候骄傲自大,一次宴会上,女儿向父亲吹嘘自己以后必将成为伟大作家,为自己的父亲增光添彩。父亲巴菲特并没有高兴的赞赏女儿怀有大志,而是转而反问她:“你能不能说出你看的几部作品并对它加以赏析呢?”女儿支吾的说不出来,巴菲特顿而大怒,吼道:“离开餐桌,回到你卧室去反思一下自己,记住,当你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不要梦想着成为什么。”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敢做常做,而不是和谁浪费时间吹捧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想成功,一是要保持沉默,二是要马上行动,三是要坚持到底。”巴菲特的成功事实不正说明行胜于言吗?
声大而无理,浪高则无害。就像《礼记》中的那句“谨于言而慎于行”一样,我们做人做事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行动说明事实,南北朝的刘勰曾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也是这个意思。生活在现代物质社会,已不是“理屈词穷”的时代,而是“理屈词无穷”的纷杂时,说服一个人,甚至说服一个社会,用行动去完成自己要说的,像巴菲特那样傲视万物。
行胜于言,万物于行中运转,社会于行中发展,人生于行中辉煌。
为人师表者爱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对老师的一种基本要求。特别是高校老师拥有更高学位,理应拥有更高的素质,更应有爱的资本。同时所培养面对的学生,很快将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用在学校所受的影响加之个人的发挥共同作用于工作单位和社会,是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培养的如何,特别是老师爱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的如何,至少是在离开学校的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可能后期随着各种因素的不一而表现出个体作为的差异性。既然高校老师对学生的爱很重要,就需要弄清楚老师对于学生,什么是爱,为什么去爱,怎样去爱,爱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的反馈又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爱,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为什么去爱,因为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赋予了责任和担当,通过老师的师承传授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社会的进步。对于怎样去爱,从总体上讲是老师履行责任担当契约,实现个人学识的一种输出;从小处来说,各个老师就体现出了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不一。对于爱的结果,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能够有利于社会。对于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就是检验老师爱学生的直观依据了。如果说学生在校时,老师对学生之严,学生一段时间没有理解很正常,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仍然不认可老师,那这个老师就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了。
相较于社会的复杂,不管学生如何受社会之影响,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相对较为单纯的,也最易得到满足的,这个时候更是老师用心培养学生,最能感召学生,最能让学生感动铭记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更是高校老师大有可为的时候。老师培养学生,说的直接点,不图学生的多少物质汇报,却真真切切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有所出息,有所对自己培养水平和付出的一种证明和认可,这是对辛苦培养学生的老师的一种发自肺腑的满足。
可目前高校,也出现了一些让学生不甚痛快且只顾己利的为师之道。这样的师者是肯定难以被学生所接受,不说影响着学生的前途,至少是滞缓了学生的前途。其实万千世界,很难说一师之好,还是一师之不好,因为都是在横向比较中做出评价,而且这其中的差异性因素很多,也容易陷入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偏颇之处,可有两个评价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老师对自己之爱和对学生之爱是否统一,二是老师对自己子女之爱与对学生之爱是否统一。特别是后者更具有直观对照性。一个老师对自己子女之严,之苛,如果对学生同样如此,不仅不为过,还是某种程度的对学生负责。如果对自己子女宠爱有佳,对学生只知索取,不知培养和关心,这样的老师对学生还能叫爱吗。
我国社会发展到如今,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大家都在抱怨现在的人怎么这样的时候,也是我国教育界特别是这些培养学生的老师们反思的时候了。自己对学生在校时的培养是不是真的付出了爱,是不是身体力行的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经常听到老师谈论自己的学生大多做事不踏实、喜欢拖沓等的时候。如果这些学生是少数,可能是一种中肯的陈述,如果是大多数,估计该是老师反思的时候了。因为只知对学生索取,不知用心培养的老师是得不到学生尊重的,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为此,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千千万万老师对祖国人才培养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出现的若多道德失范,人性扭曲,一部分老师是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