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高中化学论文精华6篇

2023-10-30 08:02:02综合

高中化学论文精华6篇

高中化学论文 篇1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实验是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实验教学探讨如下几点教学见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创造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开展实验教学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以验证性与展示性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探究式教学则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与完善,探究式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铜元素”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借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中总结出“铜”的性质与特点,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通过师生协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再相互交流、讨论,进而再顺利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肃求真的科学态度,在体验探究过程当中,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积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了惰性思维,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很少自己主动去思考,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都不强。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创设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这样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例如,在探究“次氯酸的漂白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氯气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猜想一下反应后可能会产生哪些新粒子?并要求学生设计出相关的验证实验?”为此,很多学生都十分乐意参与到探究新粒子的产生问题之中,大家的动手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

  三、让实验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化学知识同样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探究之中.在实践教学中,只要化学教师注重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不会对新知感到陌生。教学实践证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铝”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与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这一生活小事进行联系在一起,其中,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根据教材中的化学元素期表,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硬度不大,可以捏瘪,这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期放置,铝则会与碳酸发生反应,饮料中则会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人体一旦摄入太多的铝,则会导致智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多学生也都意识到以后要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因为酸能与金属铝发生反应,对身体不好。

  四、开展多样化的化学学习,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化学现象,其实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与原理。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固有知识而读死书,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汲取化学的养分,去汲取化学知识。例如,根据教学实际,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化工厂以及化肥厂中去进行实地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调查农药对环境生产带来的不良后果。组织学生到造纸厂或者水泥厂等实地去了解化工的生产原理以及城市污水对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等。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时候,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化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一起,逐渐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化学教学目标提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上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当中,不断开拓进取,顺应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精神,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及自学努力,使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道路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樊敏,彭蜀晋,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趣味化研究[J].化学教育,20xx(01).

  [2]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3]胡彩玲,唐新军.绿色化学理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广州化工,20xx(22).

  [4]樊彦伶.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渗透——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xx,04:6-7.

  [5]李庆华,罗军,王宇茁,李文平,林培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xx(04).

  [6]刘女兢“.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xx.

高中化学论文 篇2

  摘要: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提升化学学习水平。化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生涩难懂,学习时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教师指导高中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实验效果,进行知识探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三步法;高中生;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分三个步骤,将化学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传递,灌输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化学探究能力。

  1“第一步”,教师控制指导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需要教师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目的是保证高中生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计划,提升高中生的实验控制能力和实验控制水品,进行缜密的实验指导和实验预习。实验前,强调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验事项,保证学生们实验安全。在进行“亚铁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铁的化合物。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1)煮沸的蒸馏水配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2)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小铁钉,防止溶液出现氧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尤其需要强调操作实验仪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使用胶头滴管时,它必须在容器上方,不能深入容器或是触碰容器边缘,否则将会影响实验效果。当产生实验现象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过程中生成了灰色的絮状沉淀,之后灰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沉淀变成红褐色。明显的化学反应效果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实验介绍中,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归纳出以下几点实验问题。(1)FeSO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就会被空气氧化。(2)滴入NaOH溶液时氧气也发生了反应。(3)呈放NaOH溶液时需要保证试剂瓶的封闭性,保证它与空气隔绝。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式的书写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印象的最佳途径。

  2“第二部”半开放型的化学实验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教师可以尝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空间,为学生提供实验试剂,让学生在合理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例如在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设计中,就有老师指导过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化学实验。首先对实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铜,锌以及稀硫酸共同构成了原电池。分析原电池的作用,介绍稀硫酸的使用原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电极材料:碳棒、锌片、铜片、铁钉以及塑料片。需要准备的溶液是稀硫酸、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和酒精溶液等。因此我们进行实验时需要随堂进行实验汇报交流以及进行有效的实验汇报探究。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具体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电流流动方向。对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实验探究,通过观察电池的反应构成状况,形成对原电池的新的认识,加深我们学生对原电池的新认知印象,反馈实验效果,增强对实验内容的认识程度。课本上的知识生涩难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很大的学习局限性,我们学生采用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理解化学知识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培养我们的实践探索能力,增强对化学电极认知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学习水平。

  3“第三步”完全开放型

  相比较而言,第三部实验教学不好掌控,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实验预见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状况进行预测,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工作指导能力。完全开放型的化学实验教学就为教师提供一道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化学实验步骤,正确选择化学实验试剂。介绍实验理论完毕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演练,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Fe2+和Fe3+检测实验中,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式,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溶液,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完成猜想验证。判断方式如下(1)根据颜色判定元素性质。(2)用pH试纸测定pH值,然后再对照比色卡完成实验。(3)使用NaOH溶液进行实验验证。(4)使用KSCN溶液进行验证。一个问题具有多种实验验证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验证就能得到最终结论。当然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是需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实验知识点的,这也是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如此,化学教师帮助我们学生打开实验的大门,传授实验教学理论,认真制定实验计划方案,之后由高中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去验证化学实验结果,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需要更好的培养学习灵感,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实验学习的大门。

  4结语

  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实验有着鲜明的实验特点。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围绕核心的化学问题进行实验假设,对于高中生而言,实验对他们学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问题和假设之中反复论证,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

高中化学论文 篇3

摘要:化学实验是一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认识的重要课程内容,它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亲自操作,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演练一遍,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本文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策略供大家参读。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趣味导入;放大细节;直观演示

  以往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会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按照书本跟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对实验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整体氛围还是比较沉闷跟无趣的,这导致许多学生并不喜欢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探究一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这对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快、更好、更深入地学习高中化学,深刻理解、掌握老师课上提到的知识。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1、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课间休息时,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相对比较轻松,但进入课堂后,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过去,化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备课内容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状态的转变,化学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精心设计,多安排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上台亲自参与实验,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专注于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恰当的情景创设往往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这一章节时,通过播放PPT和演示实验虽说能较清楚地向学生传授氯气的相关知识,但这种基于记忆的被动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两根干燥的红色布条,一根放在盛有干燥氯气的瓶中,另一根放在盛有氯水的瓶中,用盖子盖上,很快就可以看到氯水中的布条褪色了,而氯气中的布条却没有变化。这一明显的反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知,寻找问题的答案,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枯燥无味、照本宣科的课堂,相信只有机器人才愿意听。好的教师应该把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操作实验,以实践的方式获得认知,会比之前看书、听讲更容易掌握知识。

2、突出实验教学的关键内容

  化学实验一般包含很多步骤,内容复杂,需要一定的细心,在实验步骤中有主要的分项,一些关键操作决定着实验的成功与否,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过程。在现代化学课堂上,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放大细节,突出实验的关键内容,让学生掌握复杂实验过程中的要点,这样学生在自己进行实验时,会更加有经验,知道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同时,还能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愿意自己动手,不再依靠别人。所以,在化学实验课中,一定要向学生解释并突出实验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通过演示实验的细节,突出实验的关键部分以及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灵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直观演示,加深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难度有所增加,不仅理论部分的知识要求变高了,实验知识方面也有了更高要求。有些实验操作比较困难,且参与实验的化学物品,会有一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实验的操作需要注意一定的手法,比较危险,稍有疏忽就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种实验,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保障教师跟学生们的安全,化学教师可以选择直接向高中生演示实验。例如,在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少量钠演示钠在水中爆炸的情景;可以演示酒精灯倾倒,酒精燃烧的情景;可以用NaOH或浓酸演示对猪皮的腐蚀以及燃烧镁条时广口瓶底未铺细沙或者水导致仪器炸裂等等,这样做可以直接避免学生自己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时带来的风险,既加强学生要规范操作的意识,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总的来说,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开拓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注意突出实验的关键信息,提升学生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化学成绩才能获得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斌.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4(18):58.

[2]徐亚楠.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设计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4.

高中化学论文 篇4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参与化学课堂与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抽象思维、化学思维方面的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期望能为相关化学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基于化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更多地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为学生营造熟悉、轻松的化学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参与化学课堂以及实践的兴趣,使其能够将自身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将化学知识具体地加以呈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其中的知识内容复杂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难以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仅仅利用教材当中的理论内容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具备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将化学课程当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增强化学课堂的活跃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与原理,在头脑中形成生活与化学之间的链条,使其能够自然、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与生活,从本质上来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生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源头以及根本目标。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活动,并不是将化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强硬地让学生对化学公式、原理以及概念等内容进行记忆,而是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在头脑中慢慢消化,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化学课堂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主动分析化学现象,探索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当中观察事物的化学性质与反应,合理应用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化学课程的逐步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对化学知识当中的生活元素进行了细化分析,提升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活跃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1、将生活作为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实与优化。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综合性,涉及许多领域的知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并且与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现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素材进行细致挖掘,并将其与教学环节、教学方案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脉络与框架,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化学教育模式,打破化学教材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参与化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化学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求知与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课堂与实践,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关于“乙醇”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与乙醇相关的物体图片,如白酒、香精、燃料等,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乙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同学们依照价键原理推理一下,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通过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将与乙醇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乙醇产品与用途,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此种物质的认识,以及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乙醇产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还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丰富与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生活经验方面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而是要逐步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仔细考察与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更多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多种多样的化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本质目标,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情感,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学习动力、主观意识参与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乙酸”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妈妈在炖鱼时,在锅中加了点醋,鱼肉的腥味就被去除了,并且还变得十分鲜美,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呢?”此时,学生会开始积极思考,联系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经验来寻求答案。教师可在一旁进行适当引导:乙酸也可以称之为醋酸,而鱼之所以会存在腥味,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胺化物成分,呈弱碱性,食醋当中含有醋酸,能够与鱼中的胺化物产生反应,结合成为中性盐,因此可以去除鱼肉的腥味。针对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探索乙酸能够被应用于教学实践生活当中的哪些地方,如去除水壶内水渍等用途,使学生能够将化学课程内的知识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化学课堂回归生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开展化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合理、灵活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加以应用,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当前,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在编排高考题目时,出题者经常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与现象融入试题中,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要促使课堂能够回归生活,实现实际生活现象与化学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实际生活现象转换为化学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把充足的热情与求知欲望投入化学学习中,增强学生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这节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我国的金属冶炼历史。如,早在六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冶炼出了黄铜;在春秋时期,已经研究出了良好的冶炼铁金属的技术手段。通过讲解类似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此后,教师可以进入正题,向学生提出疑问:“根据常识,大家熟知的冶炼手段与技术都有什么呢?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应用了冶炼技术呢?”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出一些生活中的冶炼现象,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对这些冶炼方式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推理,促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知识在本质上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考察与分析,将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深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关联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玉玲.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35-136.

[2]唐学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2021:2122-2126.

高中化学论文 篇5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

高中化学论文 篇6

摘要:伴随“绿色生活、健康人生”日益成为人们新风尚,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中努力将绿色健康理念灌输其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环保的生活习惯,实现初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化学知识的双丰收。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一、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作为基本化学知识讲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师要将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始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各个章节中内容点有关生态健康、绿色化学方面的部分。其次,在具体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注意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等内容的穿插,使之成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再次,在进行具体化学知识授课时,按照既定的前期准备内容进行讲授。最后,在课堂效果评价过程中,例如作业以及测试适当的偏向绿色化学,检验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接受情况。

二、实践过程中严守规范化学操作,融入绿色意识

  具体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性化学实践内容是实践的两大方面。首先,化学实验课堂过程中,授课老师应保障学生的操作动手过程要严守实验规程,改正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对于对环境有污染有破坏的化学物质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初中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不“绿色”的行为。再次,对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践活动,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在进行化学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调查一下市场上含汞电池与碱性电池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比,这两种电池对于生态的破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实践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意识的重要性。

三、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习惯

  学以致用是知识传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过程要有绿色化学内容的涉及,也要积极培养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比如,大气成分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后,尤其是酸雨形成,雾霾产生的常见环境问题,要培养学生注意硫化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自觉养成在今后化学燃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取脱硫程度高的;再比如,通过学习明白了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含磷污水的排放后,在选择洗涤用品的时候尽可能采用无磷产品。总之,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的理念就是这么不经意之间得以体现的。

参考文献:

  李会。关于初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