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农业的变化真大【汇总5篇】

2023-11-19 18:18:13综合

农业的变化真大【汇总5篇】

农业的变化真大 篇1

  学情分析: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词语较多,大部分能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但也有许多专业术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应采取冷处理,不特意提出,如有学生问起,只做简单回答。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

  2、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介、农、科、技、纺、织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 揭题,激发兴趣

  1、 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 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 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 写字指导

  1、师范写6个生字(农的第3笔撇和绞丝旁重点指导)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板书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厂、产2个生字。

  2、积累四字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 交流朗读

  (1) 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 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 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 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3、 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纺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先进的科学技术) 无土栽培

农业的变化真大 篇2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农业变化真大》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

  课文内容中介绍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动形象的连环画形式,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农业的变化真大 篇3

  【观看】

  〖理解〗

  特意地看;参观;观察。

  〖搭配〗

  观看节目,观看景物;专心地观看。

  〖例句〗

  我们观看飞机飞行表演。

  【科技】

  〖理解〗

  科学技术。

  〖搭配〗

  科技资料,科技知识;高新科技,创新科技。

  〖例句〗

  近年来,市场上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

  【成就】

  〖理解〗

  事业上成绩。

  〖搭配〗

  成就卓著,成就巨大;获得成就,最新成就;祖国的成就,个人的成就。

  〖例句〗

  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贡献】

  〖理解〗

  ⑴ 对国家或公众做的有益的事。⑵ 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搭配〗

  积极的贡献,不朽的贡献;贡献力量,贡献生命;慷慨贡献,努力贡献。

  〖例句〗

  ⑴ 他对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⑵ 他把所有的积蓄贡献出来,支援贫困生上学。

  【栽培】

  〖理解〗

  ⑴ 种植,培养。⑵ 比喻培养、造就人才。

  〖例句〗

  ⑴ 栽培果树要讲究技术。⑵ 小黄感谢张局长对他的栽培。

  【先进】

  〖理解〗

  进步比较快,水平比较高,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

  〖搭配〗

  技术先进,设备先进;表扬先进,学习先进;先进的集体。

  〖例句〗

  我们要用先进的武器武装我们的部队。

农业的变化真大 篇4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春天说得更美丽,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

  一直以来,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老师讲,学生听,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讲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今天的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多么富有童趣的声音,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独特感受,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的丰富想象!我感受到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极富创意的发言使我认识到:今天的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容小视。在课改的今天,学生勇于挑战的个性正渐渐地崭露头角。在充满想像和梦幻的儿童时期,充分发扬孩子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想像,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

农业的变化真大 篇5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初衷:本以为学生脱离了农村和农业,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引导他们接触和认识农业及农业技术,而真正脱离农业的恰是我们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或者去苗圃观看盆景花卉,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