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有关狼教案6篇 幼儿园关于狼的教案

2024-02-14 17:32:31综合

有关狼教案6篇 幼儿园关于狼的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关狼教案6篇 幼儿园关于狼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有关狼教案6篇 幼儿园关于狼的教案

有关狼教案1

  【游戏主题由来】

  《小羊和狼》是中班表演游戏中的传统教材,由于故事中的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具有趣味性,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因此,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进行表演、听了三遍故事后,幼儿就基本上会复述这个故事了,而且在复述的时候幼儿园不由自主地表演了故事中角色的动作,比如猫用爪子抓狼,狗用嘴咬狼,马用腿踢狼,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等、看到幼儿喜欢这个故事,我们就开展了"小羊和狼"的表演游戏、

  【游戏总目标】

  一、喜欢参与表演游戏,感受故事情节、角色情绪的变化,尝试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角色性格特征。

  二、能根据角色的特征运用表演道具装扮角色,并能根据故事内容布置游戏的场景。

  三、能合作游戏 ,学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四、懂得遵守游戏规则,会有条理地整理游戏材料。

  五、会根据游戏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下一次游戏的改进方案。

  六、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七、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一、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并能运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演。

  二、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初步运用表演道具装扮自己。

  三、能按意愿分组,初步学习协商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语言区中投放《小羊和狼》的故事图片,让幼儿学习复述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在美工区中指导幼儿学习制作小羊、狼等角色的道具。

  物质准备:制作小猫、小狗、小羊、狼、白马、大象的头饰,房子背景、积木若干。

  环境创设:展示幼儿设计的道具,布置好游戏场景。

  【活动过程】

  一、展示布置好的场景,并出示幼儿制作的道具,导入游戏。

  (一)介绍布置好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上周我们一起寻找了可以用来布置小羊家的材料,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些材料布置成了小羊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道具。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为那个角色制作道具的,你是怎么制作的?

  (三)师幼回忆故事中角色出场的顺序,熟悉狼和小羊、小动物们与小羊以及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师提问:

  1、故事刚开始时谁先出场?他应该站在哪里?接着谁来了?大,考吧、幼,师,网狼对小羊说了?小羊是怎么回答的?狼又是怎么说的?

  2、后来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先是谁?接着是谁?他们都对小羊说了什么?

  3、天黑了,小动物们都在小羊家一起商量怎么对付大灰狼,它们是怎么说的?

  二、提出游戏要求,帮助幼儿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一)鼓励幼儿用协商的方式选出组长,组长按组员的意愿协调、分配角色。

  (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道具装扮自己,然后开展游戏。

  三、幼儿分组开展表演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一)观察幼儿角色分配和道具的使用情况。

  (二)观察表演中角色出场的顺序和角色对话的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地,收拾游戏材料,交流游戏情况。

  (一)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合作整理游戏场地,归类收拾游戏材料。

  (二)交流游戏情况。

  1、请游戏中表演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精彩片段,其他幼儿欣赏、评价。

  师:你们觉得他们表演的怎么样?谁表演的最好?好在哪里?

  2、讨论道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初步学习协商游戏的情况。

  师:今天游戏中你扮演什么角色?用什么道具来装扮自己?你是怎么跟同伴一起游戏的?

  3、讨论下次游戏需要增添的道具。

  教学反思:

  故事情节有趣、紧凑,语言朗朗上口,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启发幼儿说出“团结起来力量大”,并以此为契机针对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强,谦让行为差,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这样大家才能在幼儿园一起快快乐乐地游戏、学习、生活。

有关狼教案2

  教学模式:

  激趣、研究、交流、创新、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感悟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创新目标:放飞想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采用了对话形式,讲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争辩,反驳狼的故事。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懂得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学生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形象思维占优势,已经具有了初步阅读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读书,研究体验获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创新点:在学生研究、感悟的基础上设计故事的结尾。

  德育点:

  1、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张扬个性。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空白点:

  1、狼的三次找碴儿,羊的两次申辩处留空白。

  2、续编故事的结尾处留有空白。

  3、反思与小结处留有空白。

  三、教学内容与板书

  狼和小羊

  想吃

  狼 小羊

  扑向

  四、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头饰: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入情表演。

有关狼教案3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捕杀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教学时,因以学生“自由地读,尽情地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为教学手段,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分析

  1. 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做了预习2. 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有待提高3. 朗读以及复述课文能力需要提高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 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认识课文生字,”染” “葱” “凯”是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领悟人们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

  教具准备

  挂图 、简笔画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阅读课

  教学环节

  一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识字写字

  教师活动1、简笔画出(“狼”、 “鹿”的形象)它们是什么?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2、问: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觉得在它们之间加个什么字,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板书:狼?鹿)问: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赶快来欣赏课文吧!(板书:狼和鹿)1、提出自读要求:(1) 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2)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检查自学情况(1) 用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认字情况,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认识二个多音字(2) 述:把读的最棒的小节再读一读问:对于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问:课后练习中有10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出示“凯“”葱“”染“ 三个字的生字卡,引导书写的关键部分,并练习用生字组词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各抒己见,思考课题为什么用“和”表示二者关系,跟随老师一起读题划出生字和词语,标上小节序号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为黑板上两个多音字“提”“泊”注音组词朗读各自喜欢的小节,概括小节内容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交流看法疏空笔顺练习组词。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在“狼”“鹿”之间可以加许多字,表示二者关系,但这些关系都是一种结局——鹿成为狼的猎物。就在学生的认识趋于统一的时候,教师引出一个“和”字,立即引发学生的预测欲望。产生阅读兴趣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有关狼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见过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些动物?最讨厌哪些动物?为什么?

  很好,上个世纪初,在美国洛杉矶西部的凯巴伯森林,人们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小鹿,恨透了狼,可是后来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让人们改变了看法。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那里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

  板书课题狼和鹿,

  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

  很好,大家也预习过课文了,在我们去凯巴伯森林之前,我要检查一下你预习的情况。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看谁能读的正确流利:

  贪婪 毒手 大约 提防 哀嚎 血泊 繁殖 灌木 蔓延 妖魔 威胁 毁灭 祸首 凯巴伯 葱绿 捕杀 其他 饥饿 悲惨 传染 一旦

  2.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讲授新知:

  同学们都预习的很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3、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四、练习朗读

  1、 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 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五、指导复述

  1、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 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 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 复述训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答: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答:

  2、想想人们该怎么恢复凯巴伯森林的本来面貌呢?

  七、板书设计

  19、狼和鹿

  狼

  鹿

  森林

  对鹿下毒手

  暗 算

  嬉戏

  活泼美丽

  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25年共被杀

  掉6000多只

  大量繁殖

  超过10万只

  闹起了饥荒

  死去6万只

  只剩8000只病鹿

  疾病流行

有关狼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小兔和狼”的游戏情节,基本熟悉乐曲旋律。

  2、感知A段音乐的跳跃,B段音乐的沉重特点。

  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体验集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过兔跳的基本动作。

  2、图谱、兔、狼的标贴,大灰狼头饰一个,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

  2、师:“你听了这段音乐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儿个别回答。

  3、教师讲述《小兔和狼》的故事。

  4、师:“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音乐,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兔的?哪一段音乐是表现大灰狼的?”

  幼儿讨论回答。

  5、教师边出示图谱,幼儿听音乐。

  6、幼儿看图谱听音乐自由表演。

  7、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幼儿各自表演、创编)

  8、跟着音乐表演一边。

  9、教师和幼儿一起分角色游戏。

  10、再一次游戏,结束活动。

有关狼教案6

  设计思路: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哑然失笑:这只小狗莫卡分明就像我们的幼儿,幼儿分明就像这只向往狼的生活的小狗莫卡。

  故事讲述了小狗莫卡和小主人一起看书后,由羡慕狼的生活到埋怨自己的现状,进而离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回家的经历。故事表达了大家都应该珍惜各自拥有的生活的主题。

  其实,故事情节在顺应幼儿心理特征的同时,主题思想的表达比较含蓄,难以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直接阐述。所以,在设计活动中,我以与幼儿几近相同的小狗的行为过程为教学线索,开展关于集体规则的教育活动。

  活动除观察绘本封面,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阅读故事中,幼儿和小狗莫卡感同生受--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环节:在游戏玩耍中,幼儿体验集体规则--没有规则无法进行游戏。

  第三环节:在感受结尾中,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回归原来有序的生活。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教师讲述p1-3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字题的答案是"5"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老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受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应。(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太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作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1、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游戏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能做得有条有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活动建议:

  规则教育。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理解的。所以,借助绘本的情节开展教育,可以减少规则教育的说教成分。

  活动中幼儿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情绪,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历练过程,最终自然而合理地获得认知上的发展。

  活动中游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媒介作用,在玩耍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认同了教师传递的理念。应该说,任何游戏都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不必拘泥于方案的游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