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术教案5篇 小学实用美术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实用的美术教案5篇 小学实用美术教案,供大家参阅。
1.师:同学们好!
生:赵老师好!
2.师;今天的音乐课,赵老师要带同学们共同走进“音乐网站”。在这里,我们一起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歌曲和听过的乐曲,最后我们还要共同用声音创编一个故事,同学们喜欢吗?(生:喜欢!)请看大屏幕。(电脑展示“我的音乐网页”)这就是我们的“音乐网页”,在音乐书的最后一页有小朋友自己的音乐网页,这里有我学过的歌曲、我听过的乐曲、音乐家庭等,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完成音乐家庭和小歌星两项内容,同学们做了吗?(生:做了!)。
3.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音乐家庭”是怎样做的。
4.生;我来说说“音乐家庭”,我给爸爸、妈妈唱了一首《大雨和小雨》,爸爸唱了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妈妈唱了一首《丢手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5.师:啊,你的家庭真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家庭。
6. 师:谁来说说“小歌星”?
7.生:我最喜欢唱《大鼓和小鼓》,最喜欢演“白雪公主”,能背唱《大雨和小雨》《找春天》还有《过新年》等歌曲。
8. 师:你真棒!会唱这么多歌曲,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经过学习都会成为优秀的小歌手。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很好我们来为自己打打分吧,(电脑打分:一颗星……五颗星)这学期我们学了很多歌曲,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让每一位小朋友都到前面表演,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演唱两首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
9.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用打击乐器为第二首歌曲伴奏并演唱。
10.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这学期我们还欣赏了不少的乐曲,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那么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电脑播放两段乐曲:《鸭子拌嘴》《一个师傅仨徒弟》,学生听后说出乐曲的名字并随乐曲表演)。
11.师:在第一单元里,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有趣的声音世界》,我们聆听了风声、雨声、海浪声等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们还用声音创编了一个故事,是什么?(生:“小白兔盖新房”)对了,书中的'“音乐网页”又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我家厨房”。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从厨房里会发出哪些声音呢?
12. 生;有切菜声、洗碗声、爆锅声、打鸡蛋声、燃气灶打火声、排油烟机声、炒菜声……
13.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录制了一组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14生;有炒菜声、爆锅声、洗碗、刷筷子声、剁菜声。
15.师:你能用嘴或者你身边的物体来模仿这些声音吗?试一试。
16. 学生自由模仿、汇报。
17.师:大家做的很好,但是老师还是觉得不好听,是噪音,为什么呢?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去看春节晚会上表演的一段发生在厨房里的故事,同样是表现厨房的声音,和我们敲击的有什么不同呢?(电脑播放)
18.师:好听吗?(生:好听。)为什么呢?
19.生:因为他们敲击的不一样。(学生回答不上来)
20.师:同学们说不上来,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他们是把长短不同、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育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条快乐的节奏,所以我们听起来就觉得好听。比如钢盆碰在一起发出这样的声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1.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小朋友来表现我家厨房。
22. 学生跟随画面模仿(教师旁白,瞧瞧阿姨切白菜的声音都是这样好听,谁来模仿一下。)
课时:一课时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在节日中,无论是中国,外国,地方民间,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服饰、花车、彩灯、园艺,无不表现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通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装饰方法,认识古代,现代,各民族(国家、地区)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2、能力目标: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本课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有意识的认识到节日的多彩装饰?
2、学生能否描述出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及自己的感受;
3、学生对自己家乡(身边)节日装饰有无发现或新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播放国庆节欢庆节日的场景录象)这段录象是什么节日的场景?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为什么?
二、讲授:
1、(让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过节时的图片或照片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
(1) 是在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为什么在那拍?
(2) 描述一下自己或别人的服装,头饰,面具等。
(3) 你的感受?
2、将收集到的节日的照片或图片贴在教室的展板上,学生自由参观。刚才同学们谈到了一些节日,那么你还知道我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离我们最近的节日是什么节呢?
(1) 我们这里怎么过春节的?我们国家有好多的地方,许多不同地过春节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录像看看他们是怎样或春节的?
(2) 春节时你准备怎么打扮自己的节日?
(3) 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分组。环境组,食物造型,服饰文化。
4、 学生制作
分工合作,进行想象创作。
美术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行知幼儿园正在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已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比如:我们班发动幼儿带来小时候不穿的袜子,开展了一次有趣的“创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将棉絮塞进袜子里,然后利用小皮筋等将袜子进行各种造型,利用袜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DIY作品。
活动一开始当我将自己的一些袜子作品向幼儿呈现时,他们一片欢呼,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是用袜子做得。特殊的材料“袜子”,让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活动兴趣。孩子们急于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的。我并没有示范怎么做,或则要求幼儿怎样装饰。而是一一出示了各种材料,让幼儿猜想这些材料分别可以用来干什么?接着出示了一些赛满了棉絮的袜子半成品,让幼儿想想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动西?于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我要用袜子做一个娃娃”“我要用袜子做一条鱼”“我要用袜子做一直小熊”“我要用袜子做一条虫”“我要用袜子做一个电话机”……
所有制作的材料都已经在活动室的盒子整齐地准备好了,这些也都是课前发动幼儿家长帮助一起准备的。孩子们在投放材料的盒子面前来回走动,搜寻着自己满意的材料,他们边想边说边做 ,一个个兴致盎然。当一些幼儿发愁时,老师给予及时的指点,于是他们又开心地忙碌起来。因为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最后孩子们都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袜子创意作品。这个趣味的袜子DIY,让孩子们都“动”了起来,孩子们通过这个常见的生活材料“袜子”,在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所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儿的参与性非常高。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和孩子一样都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容形式很多,让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更多趣味的材料,用艺术的手段去拓展我们与孩子的思路,相信我们在实施生活化美术的时候,思路会更开阔,内容会更丰富、范围会拓展。
一、 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师:在学新课之前,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老师的心中有一个最尊敬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很崇拜、尊敬他。你能告诉大家,在你的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谁吗?你为什么尊敬他呢?
二、讲授新课:
师:好!这一节课老师将要和你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最受尊敬的人》(板书:最受尊敬的人)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幅图片,你们猜一猜他们是干什么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呢?(小组讨论)
生:军人、教师……..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的内容来分析了这四幅图片,现在,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幅图片在画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评价)
师:我们表现人物不光用线条来表现,还有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的?
( 教师播放幻灯片并解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你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人的样子。
最尊敬的人是高的还是矮的.?胖的还是瘦的?眼睛是大的还是小的?脸型是什么样子的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呢?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解说)
师:老师已经把我最值得尊敬的人的样子想象出来了!你想象出来了吗?
好,现在我们也用漂亮的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我们心中的最受尊敬的人吧!
(轻柔的音乐)
三、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表扬认真地同学)
四、展评作业。
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评价,找出最好的一幅作品,然后到讲台前为其他同学展示。(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五、 教师小结。
六、下课!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纹饰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学难点:对彩陶纹饰的理解。
三、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上图的三张图片,大家能说一说这上面的三张图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张图片,例如绘画写生时候的陶罐,博物馆中的人面鱼纹盆,生活中烧制中药材的'陶罐,让同学们熟悉陶器)陶罐,陶盆总称为陶器(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对就是陶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器)
2. 讲授新课:
(一)陶器常识:(讲道陶器,首先老师又一个问题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们来重点讲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从纹样,构图,色彩,用笔技法讲授)图片展示
(1)欣赏《人面鱼纹盆》(让同学们通过从纹饰,色彩观察)
造型:结实敦厚 作画地点:盆内壁
色彩:红、黑色
纹饰:人纹和鱼纹相结合了,产生了一种新的纹样,人面鱼纹。
用笔技法:简洁
绘画内容: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在游动两条小鱼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话,是不是像小鱼在水中嬉戏呢?
(2)欣赏《彩陶瓮》(同学们说说看)通过老师上面带领同学们欣赏的人面鱼纹盆的方法,现在同学们欣赏下这个陶器。 造型:圆浑,饱满
作画地点: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红、黑色
纹饰:几何纹样,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用笔技法:简洁,大胆
总结: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现出的陶器,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3.巩固提高:
对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学们看上图)观赏从彩陶的地点时大家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同桌)
作画地点:大部分内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问:为什么只在这些地方有画?)
4. 小结作业:去网上找些你喜欢的陶器上的纹饰,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