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3篇(把《静夜思》改写成记叙文)

2022-07-06 16:21:00综合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3篇(把《静夜思》改写成记叙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静夜思记叙文3篇(把《静夜思》改写成记叙文),供大家赏析。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3篇(把《静夜思》改写成记叙文)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创作这首诗的诗人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古人――李白。李白有着诗仙的美誉。他的诗篇明朗、清新、恣肆、豪放,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营造出动人的意境,或者天马行空的气势。可惜他怀才不遇,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仕途失意的他便四处游荡,而且他个人就比较豪放,也十分爱游荡,在这期间他也创作了很多很好的作品。

《静夜思》这首诗的意思主要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也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一人在外奔波,晚上一到夜深人静时便不免心头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一个疑字用得太妙了,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在睡梦中醒来,误将床前的清冷月光认成了铺在地上的浓霜。霜字用得甚好,既表示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烘托出作者身在他乡的那种孤寂凄凉之情。

  到了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自己的思乡之情。一个举、’一个望,在写作者翘首望月,仿佛想起了故乡也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这句‘低头思故乡。低头这个动作描绘出作者沉浸在对家乡的回忆之中。思字又更好地体现出了作者身在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景。

  其实和作者一比,我们还是很幸运的。既不用漂泊异乡,并且只要有能力便可以让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们应当珍惜亲情与机会,做到父母在,不远游!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2

  夜幕下,独自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享受夜的宁静。

  无声的夜,宁静幽寂。夜晚的星空凝成一片幽蓝的深邃让一切都沉淀下来。夜色溶溶,一轮圆月发着清亮的蟾光,静静地俯瞰苍生。

  这就是夜的宁静。

  夜已深,墨色的天幕上零星镶嵌着几颗稀疏的星,在夜色中更加迷人。那轮圆月依旧明亮,这月几千年来始终不曾变过,只是这样静静地俯瞰着尘世的变迁。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在世间销蚀着一切繁华。大唐盛世的魅力却从未减弱,始终在我心中流光溢彩。那个盛世的夜是静的吗?想必也是的吧。眼前突然浮现这样的景致——青衫随风微摆的墨客在寂静的夜空下,独坐在幽静的小亭中,小酌一杯,对月长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啊,李白的夜怎么会是不静的呢?他是个敏感多情的文人啊。他才富五车却比谁都寂寞,只是因为无人懂他,只有这静静的夜知晓他的才情,于是他与夜为友,在漫漫长夜中至少不再孤独。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依旧如昨,只是早已物是人非。月究竟也是寂寞的。因为它的生命是那么的漫长。可是,它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人懂它。苏子懂它。于是会在静夜里低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也懂苏子。于是“明月如霜,好水如风”,漫漫长夜,空气中氤氬着淡淡的愁丝。月高高地悬在空中,发出轻不可闻的叹息。静静地凝望那个多情的才子。月也懂得他的寂寞,懂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子也懂月无尽的生命中独自看着尘世的凡人,过客般滑过自己的眼眸,却无人能陪它走到时间的尽头。于是,月懂人,人亦懂月,彼此间有心灵相犀的契合,为寂静的长夜又增了一抹诗意。

  夜寂静,月清亮,漫漫长夜,无限思绪萦绕在心头,只想说“只爱静夜思。”

初中静夜思记叙文3

  一身逍遥处于世,半生浮名是虚妄。

  缕缕清辉,点点星光,一轮满月将大地沦为透明。身处异乡,愁绪满怀,月圆之夜却只能独饮清酒,与月同歌。好在,他还有月;有了月,他就有了灵魂;有了清酒,他就有了全部。汩汩清酒伴随着他浓浓思乡之愁,涌入心肠。他醉了,醉了便真的成了仙,便真的可以将一腔愁绪化为创作的源泉。清风吹拂着他消瘦的身躯,仰望孤月,吟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没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束缚;没有大丈夫“四海为家”的囚禁;有的只是一腔思乡之愁演化成了千古绝作。他依然独饮清酒,望着那轮熟悉而又陌生的月,静静地神游着他一个人的世界。

  君王调羹,不卑不亢;贵妃扶墨,权当笑靥;力士脱靴,豪放不羁。没有山珍海味的美食,他更愿意用山林野树间的疏食作为他的充饥之物;没有琼脂佳酿,他更愿意用一壶清酒伴随他的单人旅途;没有高头大马,他更愿意用一头合他心意的毛驴来载着他,在属于他的真实世界里行走。

  他有真性情,不去看高官眼色,不懂得迎合势利小人;他有真骨气,世与其不合,离世而去,骑一匹四足之物,荡然存于天地间,不去管官宦浮云;他有真本色,行于县衙门前,对趋炎附势的县官大骂一通,扬长而去;他有真气节,一首首撼世之作,悄然入于世,让后人代代流传,经久不息。他是神,一位诗化了的人。处于世,只显得人的浅薄,物的无知。只好随风而去,飘入本属于他的净土。

  一身布衣,遮蔽着他清瘦俊秀的身躯;一壶清酒,承载着他灵魂的支柱;一轮孤月,陪同他越遍世间一切。他流于后世的部部佳作,抨击着人们的心灵底线,激励着世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