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实习报告 > 正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5篇(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2023-01-22 01:51:00实习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5篇(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5篇(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欢迎参阅。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5篇(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1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温故知新。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板书: 对比的手法  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⑤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  )→(  )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3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看一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出示课件11)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⑥第六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作比较的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4)

  生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生2: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抽象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能增强说明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出示课件15)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写人的速度时,用“二十四千米每小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速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16)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件事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5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